“声音等于音乐吗?”志愿者通过轻叩桌面发出的三声声响,来引导孩子们思考音乐课伊始的这个问题,随后带同学们听了一首以跺脚、拍手的音效与合唱相结合的歌曲《We Will Rock You》,在音符律动中拉开了兴趣音乐教学的序幕。
由于不同年级孩子的差异较大,孩子们被分为小班和大班进行差异教学,分别由志愿者曹玉川和徐康主导教学,针对各自特点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推动乡村美育发展的路上奉献出志愿者们自己的星星之火。
低年级的同学们心智尚不成熟,小川老师选择了以齐唱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学习歌曲《遇见》,在几节课的教学后,原本不愿意开口的同学也渐渐加入大家一起唱歌。他说,“从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音乐本身不容忽视的感化人心的力量。”
“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但是音乐却来源于自然界可以被找得到的声音,艺术与文化这种字眼听上去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小康老师则借用同学们可以轻易实现音效的歌曲,带领孩子们正确认知音乐,一次音乐启蒙教育不该仅仅只是教大家唱一首歌,帮助孩子们如何正确看待音乐以及如何自主接受音乐才是教育的目的。
之后小康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开始学习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等组成的节拍成为了这堂音乐课的教案,在一遍遍的教学与练习中,小朋友们逐渐清晰了所谓的“节奏”和“律动”究竟是什么。
音乐的高雅就在于能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乡村孩子们或许在这条路上有所欠缺,但志愿者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力弥补这些缺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一个路口,还有无数的人在等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亦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或购买建议。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140432 6696#qq.com(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