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遂宁人的麻辣情感

2014-04-15 华西都市报 城市读本


(请图片作者同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贵州人辣不怕”,而其由于遂宁地处盆地中部,潮湿、多雾、寒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遂宁人特殊的麻辣情感。
  在麻辣面前,遂宁的帅哥、美女些很有点“宁舍颜面不舍口感”的耿直,一日三餐离不开麻辣似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活选择。

麻辣火锅有选择
  外地人到遂宁,本地人一般招待他们吃火锅,但遂宁各种档次和规格的火锅餐厅遍布各个角落。但去哪里吃、吃牛油的还是清油的,吃自助的还是点菜的,一般主人家都会对客人有一番问询和意见征求,但这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大家纠结的则是到底选择麻一点口味的还是选择辣一点的口味。
  遂宁地处成都和重庆两个不同城市个性的城市之间。在川菜、小吃的总体口感上,四川以成都为代表比较偏重麻的风格,重庆则偏重辣的个性。如今,随着餐饮文化的交流与传承,遂宁在麻与辣中找到了一个平衡,有重庆风味的火锅,也有成都风味的火锅,有的商家也以包容和创新的意识在不断改进配方,使遂宁的食客们能有一个麻辣兼修的味觉体验场所。
  如今,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地缘融合,已让遂宁这个信奉麻辣耿直的城市,已然失去了在麻辣口味上本土风格特点的话语权。随着重庆、成都品牌火锅的大举进入,遂宁本地小火锅、土灶火锅已不见踪影,但正因为成、渝品牌火锅的交融也促进了本地火锅的上档升级,现在本地品牌火锅早已开始成长、成熟,也早已进军成、渝市场,这也算是遂宁麻辣的成渝传奇吧。

遂宁麻辣名不虚传
  据专家考证,在四川、湖南、贵州三省中,四川食用辣椒的记载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没有种植和食用辣椒的记载。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可能是在嘉庆末期,当时种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区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区。同治以后,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来,以至“山野遍种之”。据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览》,光绪以后成都各色菜肴达1328种之多,而辣椒已经成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经成为四川人饮食的重要特色。与傅崇矩同一时代的徐心余在《蜀游闻见录》中也有类似记载:“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而遂宁是辣椒生产大户,遂宁盛产辣椒的传说也名不虚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遂宁的二金条就身披大红漂洋过海,将一世美名和“呲呲”大旗插遍过世界各地,据说产量曾达到过四川的四成以上,麻辣口味的传递、逐步同化与适应,为今天川菜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劲松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