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名片 历史名镇普光镇
普光镇自古便是川东历史文化名镇,梁武帝大同二年为东乡县治,1932年置普光镇,1949年后几经改制,2005年又重新更名为普光镇。地处宣汉西北角,中、后河交汇处,距县城45公里,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与黄金、毛坝、胡家、土主、清溪、老君乡(镇)接壤,辖9个行政村、3个社区,68 个村(居)民小组,7184户,27221人,总耕地面积16050亩。巴人祖源
普光镇有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1999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文化堆积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遗址,涵盖了两汉、周、商、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2004年,已发现生活遗址区和墓葬区共2万多平方米,灰坑24处,墓葬23座。
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已被列入国家文化保护“十一五”规划,同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商业街古蜀大型船棺独木棺葬遗址一起,被称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据初步统计,该遗址已出土青铜器30多件、陶器40多件和数百件陶器残片,许多器物在罗家坝是首次发现。气都中心
普光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5000-5500亿立方米,是我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气田。建有亚洲最大的天然气脱硫净化厂及硫磺生产基地,年产净化气 120 亿方、硫磺 300 万吨。辖区内共有 18 座站场,其中集气站16座、集气末站1座、污水站1座;有3条集输管道连接 18 座站场。境内有“川气东输”的首站,将普光天然气直输上海、武汉等地。交通要塞
境内有全长7.7公里硫磺外运铁路专线;达陕高速公路途经芭蕉、进化、铜坎、灯笼等4个村;中河、后河在普光场镇交汇,后河常年通航;普老路、普石路穿境而过。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