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育种领域,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精准匹配构建企业核心优势?铁骑力士公司正在以一场从基因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育种实践,给出自己的答案。
01数字化平台:育种的“超级大脑”
铁骑力士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育种平台,是其技术体系的核心。据铁骑力士育种公司总经理刘武介绍,该平台融合了AI算法、集成AI识别、物联网(IoT)以及个性化选育、精准选育等技术,实现了对种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抗病性能以及屠宰肉质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与评估,这相当于为育种团队安装了一个“超级大脑”,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处理海量数据,大幅加快了遗传进展。
02基因技术:精准育种的“手术刀”
在基因层面,铁骑力士的策略极为清晰:首先是全覆盖测序。据刘武介绍,铁骑力士目前是对核心场所有种猪进行100%基因组测序,奠定精准选育的基础。第二个层面则是研发专属于铁骑力士育种体系的基因芯片,并基于基因芯片针对重要性状的主要点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接受爱猪网记者采访时,铁骑力士育种总监朱淋介绍到,目前铁骑力士研发的基因芯片不光是应用在核心群,也会延伸到二元母猪,在不同的猪群里筛选出与高繁、节粮等特定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实现“指哪打哪”的高效改良。
未来铁骑力士还会继续开发与料肉比、生长速度、肉质等不同形状的基因芯片,并且通过这些芯片结合不同的市场需求,选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种猪。
此外,铁骑力士的育种理念是汇聚全球优质基因培育精品种猪。刘武解释到,就现阶段中国的育种国情来看,国内单一品系的育种很难追赶国际优秀水平,所以铁骑力士的定位就是通过品系间的基因交互,通过短期的弯道超车可能会更拉近与国际优秀育种水平的差距。
据刘武介绍,目前铁骑力士在育种上通过“杂交优势”与“优中选优”的结合,进行不同品系间的基因交流,全集团今年的PSY已经实现了27+,其中GGP场和GP场更是突破了32头,商品肉猪群体6-120公斤测出来的料肉比在2.5,核心群则做到了2.35,断奶仔猪成本约280元/头。
03专门化品系:育种的“分工革命”
铁骑力士深刻认识到,要求一头猪同时具备“产仔多、长得快、吃得少、肉质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为此,他们开创了专门化品系选育之路,培育了:
高繁系:专注于提升产仔数等繁殖性能。
节粮系:专注于降低料肉比。
抗逆系:专注于提升抗病能力。
为了实现育种的高质量发展,铁骑力士单独成立了育种公司,相当于把育种工作从以前的职能工作变成现在的业务工作,让育种工作更落地。
据朱淋介绍,在铁骑力士的育种体系里,会根据不同的性状优势对猪进行分群,比如某一部分猪群是针对繁殖性能的提高,某一部分猪群是针对生长速度的提高,并且在整个核心群里面,再去选一个核心群,以此来做一个定向的选育,这样的话可以缩短品系的世代间隔,加快育种进程。
最终,在商品端根据市场需求,将这些专门化品系进行科学配套,像组装高性能零件一样,组合出最适合市场的商品猪。这种分工模式极大提升了育种效率和效果。
此外,由于育种存在周期性,不同地域的终端对种猪会有不同的性能需求,所以铁骑力士也会分长期主义与短期主义两条腿走路,短期主义是提供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种猪,长期主义则是通过预测未来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对市场长期需要的种猪性能持续的做好育种工作,保证当市场有需要的时候,铁骑力士能够做到在短时间内有相对应的种猪产品。
这个要怎么理解,铁骑力士育种公司总经理刘武解释到,在2009-2011年期间,黑猪因为市场接受度低,卖价上比不过白猪,这种现象在2018-2019年之后就反过来,消费者更注重风味和肉质,如果等到市场改变后再去做针对性的育种工作,时间节点就会慢很多,所以育种工作也要做到未雨绸缪。
所以铁骑力士在获得川藏黑猪配套系的自主知识产权后,便开始着手川藏黑猪的育种工作,经过不断的选育和实验,育种团队针对川藏黑猪建立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饲养管理标准”、“饲喂标准”,实现了“川藏黑猪"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最终让川藏黑猪从实验室走上了餐桌,以肉质“鲜香软糯、肥而不腻”的风味口感获得消费者认可。
铁骑力士川藏黑猪
通过数字化、基因技术和专门化品系的三重联动,铁骑力士正将育种从一门“艺术”转变为一门可量化、可预测的“科学”。这条以技术为核心构筑的“护城河”,不仅是其当下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其引领行业未来的坚实基座。(推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亦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或购买建议。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140432 6696#qq.com(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