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华西都市网>企业 > 快讯 >
重阳暖「保」:险企以适老服务与健康守护,绘就晚年安康图景
2025-10-20 17:12 来源:未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尊老敬老、守护晚晴」的传统节日氛围中,我国老龄化社会下老年群体对「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与「零门槛的服务体验」的需求愈发凸显。编者观察到,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头部险企已纷纷行动,依托线上平台探索适老化健康保障体系。

      产品端:直击投保痛点,让高龄与慢性病老人「有保可依」

      老年群体投保难,往往卡在「年龄上限」与「健康门槛」两道关。从市场实践来看,头部险企已开始突破这两大壁垒,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平安金管家此前推出的平安行·中老年人意外险颇具代表性,该意外险将投保年龄放宽至85周岁,覆盖日常跌倒、骨折等高频意外。太平洋保险也推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投的太平洋健康蓝医保·百万医疗险(免健告版),投保年龄上限设置为80岁。

      同时,作为险企的中国人保,也在自家APP上线多款适老产品:60-79岁可投报的”孝顺保中老年人意外险“,涵盖老年高频意外场景;「三高」群体可投保的“悠乐保防癌医疗险”,28天-70周岁均可投保,还有六年保证续保、患癌理赔后仍可续保,让「身体有小毛病」的老人也能「有保可依」。

      “以前买保险,要么说我年纪大,要么嫌我有高血压,人保这款防癌险真是为我们三高人群考虑。”家住北京68岁的王阿姨的反馈,正是中国人保APP产品升级的核心价值:让老年群体不再因「年龄」或「慢性病」被保障拒之门外。

      服务端:破解「出行不便」难题,把健康服务「送」到老人身边

      对老年群体而言,健康需求不仅是「事后保障」,更在于「日常守护」。子女不在身边时的突发不适、常规的用药咨询、看不懂体检报告的困惑,都需要即时、便捷的解决方案。而出行不便,恰恰是老年群体获取线下健康服务的最大阻碍。

      针对这一难题,平安金管家侧重「线下健康场景延伸」,联合社区开展老年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活动。太平洋保险APP则聚焦「大病就医通道」,为投保用户提供合作医院的挂号协助服务。

      目前大多数险企的服务解决方案,都面临覆盖人群窄、对「日常小毛病」的解决能力较弱的问题。中国人保APP则依托线上技术与资源整合能力将服务重心放在「线上即时响应」,其健康商城提供的「快速问诊、电话医生、智能分诊」三大核心服务直击痛点。老人无需操作复杂界面,通过子女协助或一键电话沟通,就能快速连接全科医生。遇到突发不适,在线医生能根据症状初步判断病情并协助分诊,避免盲目就医。日常用药咨询、体检报告解读等需求,电话医生可提供1对1细致解答,相当于为老人配备了「24小时在线的家庭健康顾问」。

      “上次半夜心慌,孩子不在家,我打了人保的电话医生,医生教我怎么缓解,还提醒我调整用药,比去医院排队方便多了。”上海的李爷爷(72岁)说出了自己的经历。这种「足不出户享健康服务」的价值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随时能问、马上能解」的服务,比「远在天边的大医院通道」更实用。

      从「支付端」到「需求端」 险企适老服务的温度升级

      头部险企的适老探索,本质上是一场「视角转变」。当行业仍惯于从“支付端”发问“老年人能买什么”时,已有先行者换到“需求端”追问“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银发用户不再被简单贴上“下沉市场”的标签,而被视为“需要差异化服务的特殊群体”。

      这一转变,不仅呼应了银发经济的深层脉动,也重申了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打破“数字鸿沟”不是简单地放大字体,而是从产品、流程到情感体验的全链路重配;传递温度也不止于节日慰问,而是让科技与保障长期“俯身”,贴合老年人的生活节奏与痛点。

      当重阳将至,“守护”与“陪伴”的话题被重新提起。那些把适老产品做成“防护盾”,把便捷服务搭成“连心桥”的实践,正在为更多长者绘就“老有所保、病有所问”的安心日常——或许,这才是节日里最实在的“暖老”心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亦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或购买建议。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140432 6696#qq.com(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闻排行榜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