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 华西都市网>企业 > 教育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竹韵星火”团队深入崇州竹艺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2025-08-19 18:44 来源:山城日报网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竹韵星火”实践团队走进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开展了一场以“蜀竹丝火,薪传计划”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探访非遗工作室、参与乡村服务、调研发展现状,在竹丝穿梭间触摸千年匠心,于乡野实践中践行青年担当,为中华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注入青春动能。

      在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实践团成员见证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丁知竹工作室中,非遗传承人丁春梅老师以指尖翻飞的竹编技艺,将儿时编织“小叮当”的童趣融入品牌创作,其手绘的《小叮当制作步骤图》画册更让复杂技艺变得通俗易懂。

      在杨隆梅工作室里,一件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灵感的竹编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匠人通过十多种竹材处理工艺与高温碳化技术,赋予竹丝青铜般的古朴质感,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在此碰撞出璀璨火花。实践团成员在传承人指导下尝试编织,从手忙脚乱到逐渐掌握要领,深刻体会到“任何技艺的精进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更领悟到“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坚守,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实践团还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服务,以实际行动赋能振兴。成员们化身“服务先锋”,清理河道与绿化带垃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用劳动唤醒村民环保意识;在公交站台、村民院落开展主题宣讲,以通俗语言解读文化思想,普及非遗保护意义与防诈骗知识,赢得村民连连点赞。一位村民感慨道:“这些娃娃帮我们搞卫生、讲知识,太实在了!”

      深入调研中,实践团发现竹艺村以“非遗+文创+旅游”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竹编艺术坊的精美展品、三径书院的文史书香、竹文化体验馆的科技互动、“竹里”建筑的国际亮相,让原本仅86户村民的小村落衍生出20余种新业态,村民年收入逐年攀升。基于调研,实践团提出“增设竹编培训班、开发定制化体验项目、完善文化科普标识”等建议,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思路。

      从与传承人对话到亲手编织竹艺,从走访书院到考察竹艺公园,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密码,在于让老手艺“活”在当下、让新创意“扎”进乡土。正如丁春梅将技艺转化为品牌,杨隆梅团队用巧思赋予竹丝新生命,竹艺村的蜕变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能释放强大发展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亦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或购买建议。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140432 6696#qq.com(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闻排行榜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