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创业谈  >  正文

成都文创新观察:3万成都观众追捧小剧场,IP生态连接商业

2017-04-28 11:21:17   来源: 天虎科技
0

从IP的角度看,从小剧场舞台走出来的电影近两年获得中国市场一片掌声,例如:《驴得水》、《你好疯子》、《夏洛特烦恼》等等。反观成都,小剧场在成都的文化IP生态上正在扮演何种角色?这是天虎科技推出的“成都文创新观察系列”的本期着眼点。

   

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小剧场话剧表演空间小,演员与观众接近,先锋性较强。成都现在的戏剧观众体量据说已达3万人规模,除了一线的上海、北京,国内能有3万戏剧观众体量城市的也就深圳、成都、杭州、南京了。


虎哥周围的朋友们,越来越多选择将小剧场看话剧作为日常休闲的方式。从投资创业的角度观察,虎哥能感受到小剧场模式被商业更加看好,而小剧场的文化消费功能越来越完善,在某种意义上正在推动形成内容孵化的IP生态。


李京,快人快语,京味十足,圈内称她为成都小剧场的“启蒙人”。2009年她从北京到成都创业,以北京大陆飞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名组织系列演出,推动了成都小剧场演出的从0到1。2011年她在成都东郊记忆创建8点空间,2016年转身专注在成都大悦城创建ETC小剧场,她“手痒”时偶尔会写写剧本,但精力主要在管理20多人的团队,也培养了一大批成都市场上活跃的演员和导演。


李京老师向虎哥深入讲述了成都小剧场目前的商业发展、IP发展、人才培养、市场氛围、模式输出等问题。


一、差 异:大剧场与小剧场到底有什么不同?


虎哥:从商业角度考虑,为什么要选择做小剧场模式?


李京:大剧场一场体量在1000-1500人,单个项目投资几百上千万,小剧场体量在300人左右,单个项目投资体量比较小,考虑到内容出来并不一定会被观众接受,小剧场的经济风险没有那么大。


一些传统的大剧场相当于戏剧演出产品中间商,并不生产内容,而小剧场的核心在于内容的生产。纯粹的戏剧演出中间商,如果不掌握剧场渠道,他在这个行业是非常被动的。中间商不掌握内容产品,价高者得,慢慢的市场就会让产品脱离本身价值,造成中间商打破头抢项目卖得盆满钵满最后一算账只挣5%。  


小剧场依托于持续的平台,核心在于生产内容。内容在小剧场做大了,可以做到大剧场,然后可以做成电影。


典型的例子就是《驴得水》,先是个小剧场的戏,项目前期投入可能就三四十万,做好了以后开始做大剧场,然后同时影视ip转化,这中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这相当于最初30万投资的话剧内容,最后就变成了1.72亿 (30天票房,虎哥注),电影火了之后,演出票房总额又进一步被带动,我估计今年《驴得水》话剧演出票房也得有个两三千万,而且戏剧可以长期演下去,如果可以演十年《驴得水》就又是两三个亿。要演20年呢,那电影票房问题就次要了。


二、创业:打开地图相中了成都


虎哥:您当初怎么想到从北京过来在成都创业做小剧场?


李京:我在中戏学的是戏剧管理专业,毕业后带的第一个项目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千手观音,从2004年一直带到2008年,去了19个国家演出,上了春晚。整个管理完全流程化之后,觉得要自我突破,出来了。


因为导演李伯男做了《有多少爱可以胡来》这个戏,市场开始火得一塌糊涂,我试试看也做了一个,觉得还行,但戏多没剧场,永远受制于人,以我们的能力想在北京做个民营剧场太难了。


我就打开中国地图琢磨,中原地区受北京文化影响,长三角地区受上海文化影响,珠三角地区受港台文化影响,那空出来就是西南,成都一环一环的地势跟我生活地方差不多,就这样选择到了成都。


2008年先到成都来看,发现根本没有小剧场,曾经在红星路35号谈过选址,刚好遇到地震,之来再来,我们看中的地方变成建设银行了。


再谈成都选址时,我们认为剧场是比较大的投资项目,还是应先以一轮演出来试试成都市场到底怎样,所以2009年我们包了位于金沙的劳动文化宫的梦想剧场,做《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的演出,其实当时不算是剧场,应该说报告厅。


当时在成都做演出必须符合几大惯例,比如演出必须在锦城艺术宫,或是在娇子音乐厅;必须有腕儿;不能演出超过3场。但我们没管这些,选了地址较偏的剧场,一个腕儿都没有,与广播电台合作,首演就开了20场。


那一轮一直演了32场,场场爆满,基本上把成都话剧市场体量翻了120倍,原来小剧场、中型以下剧场的演出几乎是零。


之前其实有家演出商在成都做了一个戏,才卖了1700多元,分析起来就是因为没有落地。而我们是拿了北京的首演剧的版权,然后在成都以本地班底重新制作演出,算是完全本土化的一个作品。


我们有了信心,就把劳动文化宫剧场签约一年拿了100场。(虎哥注:《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剩女郎》《经济适用男之隐婚男女》《死了都要爱》等曾在北京、上海演出过的经典小剧场话剧,由此纷纷在成都上演)


三、试水:成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剧场


虎哥:是什么促成您2011年在成都东郊记忆创建8点空间?


李京:与劳动文化宫签约到了后期时,发现剧场条件会形成演出障碍,我们就说一定得在成都有个剧场,四处找人家谈。(虎哥注:小剧场戏剧要求层高9米以上,没有柱子,没有台口,以方便观众看戏)


成都东郊记忆当时正在组建,工业厂房能满足剧场条件。记得那时候演出我在门口卖票正数钱,东郊记忆的人就专门找过来,说想要让我们过去做一个剧场,我说那行吧。然后有了8点空间剧场,一起扛过了开业最艰难的那个阶段。


一个剧场最核心的是什么?你得一直有演出,一年少于150场就不会形成观演习惯。开业后的一段时间,我们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产品资源,从原创到引进版权来经营8点空间,确实它的收效是不错的。不夸张地说成都最少有80%的观众,第一次看戏是在我们这里。我们是眼看着市场在观众端是怎么从无到有的。


有个梗讲了一万次,我还是要讲。最初在劳动文化宫演出时,台上男女主角痛哭流涕要分手,音乐正要将情绪推起来,我坐在观众席里突然听到啪一声,然后看到有人点了根烟,我吓得赶快去让他把烟拿出去。还有观众光着膀子纹着身带着大金链子来看戏,门口检票的小女孩不敢让进,我就说你把衣服穿上行不行。可见当时的观众对观看戏剧的礼仪是真的没有概念。


到了8点空间时期,我能感到大家在逐渐培养出看戏的仪式感。一年150场的演出,就这么一场一场撑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培养相对比较稳定了。


四、升级:ETC挖掘更丰富的文化消费形态


虎哥:您被称为成都小剧场的“启蒙人”,从2011年开始做八点空间,到后来做ETC小剧场,对于小剧场的商业和文化形态,您觉得在哪些方面有较大的理念升级?ETC小剧场除了演出,这里还有书籍体验和轻餐饮,业态更为综合,从开业一年多的情况看,这种模式是否比纯粹的小剧场模式更便于在商业区复制?


李京:文化消费大势是小剧场发力的大背景。戏剧是中国文化消费生态样式升级改变的重要点,这不是我们凭空推论,是因为有成功案例,百老汇戏剧在那摆着,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


戏剧是消费者综合消费的其中一项,剧场周围就要有商业的各种项目,比如咖啡,比如书籍。ETC小剧场从综合配套上进行了升级。你可以不把它看成是单纯的剧场业态,可以看成言几又、方所这样的综合文化体验店。这个连锁模式复制是否比纯粹小剧场更容易,目前还有待观察。


小剧场如果能走到全国,我一定是以成都ETC为依托样本,想想哪个城市没有商场呢。对于商业地产来讲,小剧场的重要性是文化对空间的增值。地产和剧场结合的最成功案例是北京的保利大厦,如果没有保利剧院,至今保利大厦只是二环边上普通的楼。很多商业地产几个亿的项目都能干,但几百万的小剧场干不了,就是因为内容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这方面要靠专业团队。


ETC小剧场在这种环境下能生存,代表着这个模式真的是可复制的。



在ETC小剧场观戏之前可以看看各类戏剧书籍


虎哥:ETC小剧场2017计划开展多少场小剧场戏剧演出?另外,小剧场除了话剧还能承载不少其他艺术门类,比如小型音乐演出 ,目前这方面是否有拓展演出计划?


李京:150-200场算是一个剧场的满负荷,正常的今年会有150场演出打底,情况好的话会加到200场。


关于艺术门类,小剧场当然可以承载很多。比如音乐会、歌舞剧、哑剧,都是可以承载的。但是全世界消费文化消费的是什么?是故事。剧场这个空间里核心消费也是故事,而音乐会舞剧这样的艺术形式,讲故事的方法抽象,绕弯太多,观众无法直观理解,所以从商业上这些艺术门类的认可度不高。但是这不妨碍它的艺术价值。


从商业经营我不会考虑音乐会、舞剧这些门类,但是我会提供我能有的资源为他们去实现演出。


虎哥:您当时在八点空间就曾投资《你好疯子》在北京、成都等地演出。除了引进优秀剧目,现在ETC小剧场对参与投资小剧场的戏剧是怎么考虑的?


李京:每年会有一些作品是我们参与投资的。合作方式多样。这些戏剧作品一定要经过考验,我们投资的作品,演出少则5、6年,长则10年。


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这个市场,对每个项目前期判断一定要准确。首先会综合各种因素,包括创作者的状态。因为不是好的导演每一部戏都好,导演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有多少精力投入到这个作品中,都是需要我们评估的;其次就是判断这部戏讲的故事在市场上的可行性,它是否受到观众喜爱;最后我还得判断这个作品的团队构成,我要像亲人一样去了解团队的这些人,才可能在前期判断这个项目的走向。


五、人才:从成都高校大一开始培养挑选



ETC小剧场的排练


虎哥:从创作和表演两端来看,您怎么评价小剧场戏剧的人才供给?除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四川音乐学院等,目前成都小剧场戏剧演员的来源主要是什么渠道?


李京:成都很多高校都有表演系,但我们来的时候成都还没有戏剧演出市场,他们毕业后还要去做其他工作。所以从创作端我们签了一批演员,给他们稳定的生活。有人开玩笑我们是成都戏剧的黄埔军校,成都市场活跃的制作人以前都是我的同事,合作的活跃青年导演以前都是我这的演员。


从去年开始戏剧市场开始起暖了。一方面是因为开心麻花起来了,大机构进来了,另外一方面大家也看到成都市场培育起来了,所以开始有人投资行业,演员、导演也有机会了,在这个阶段内容生产很重要。


人才方面,我们和导演合作比较松散。演员方面,我的好伙伴是成都高校表演老师,他们会帮我在完成第一轮筛选,学生大一的时候筛选出用功的学生,大二的时候我去这些孩子里挑出有天分的,然后开始接受我每个月两天的表演教学,大三开始在我这边开始上台表演,到大四开始演主角,等大四毕业时就已是演过200场的老演员了。成都每年表演系出来的七八千人里我总能挑出20来个。


成都的演员会以在ETC演戏为荣,因为我们的舞台是正统的,是专业的。


六、市场:成都戏剧观众体量居全国前六位



最新演出海报


虎哥:成都目前主要观众的年龄构成如何?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处于什么样的氛围地位?


李京:其实ETC小剧场和当时的八点空间观众没有太多变化,观众的年龄分布在25-35岁区间,有60%是在成都工作生活的外来人口,大龄单身居多,因为这样的人有足够的空闲时间。这个群体中大部分人是拥有私家车的,并且汽车价位在30万以上。


全成都现在的戏剧观众体量有3万人。上海大约有6万观众,北京稍微少些,再下来,国内能有3万体量的也就深圳、成都、杭州、南京了。


虎哥:哪些题材的小剧场戏剧较受欢迎?比如先锋性、实验性的剧目创作氛围,受票房导向的影响如何?


李京:受欢迎的戏当然是故事精彩的戏。至于先锋这个词,这是从边缘这个词来的,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后,有很多的所谓的后现代的表现主义作品形成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在爱丁堡戏剧节率先成立了一个“边缘艺术单元”,其实边缘就是针对的这些后现代的东西。


而实验话剧因为大胆的采用颠覆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它也注重保留传统戏剧中一些积极的成分,诸如关注现实,批判现实,试图解释人生的意义及价值,弘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等正能量的内容。


七、定位:小剧场能承担文化IP生态的连接吗


虎哥:目前国内小剧场戏剧,是否已经有可以称为强IP的剧目?戏剧与影视改编IP之间是什么联系?


李京:小剧场的确是在孕育IP,但是那些很强的IP剧目是在搬上更大的电影荧幕之后才形成的。举个例子,《夏洛特烦恼》没有上映电影之前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开心麻花的。有多少人在看《夏洛》电影之前看过《夏洛》的舞台剧呢?


靠舞台的影响力去培养IP,要看到两点。第一,这个故事人再少,这个故事演了一百场,一场500个人,就有5万个人看过并且认可这个故事,而不是话剧有名了就可以改影视,这没有必然联系。第二,还得看在话剧舞台是什么形态,题材是不是适合改影视。


虎哥:是否考虑运用一些较好的科技手段,有助于现场沉浸式的互动?


李京:其实现在很多展览也好,舞台也好,都喜欢用多媒体去呈现,但是我认为戏剧终究就是戏剧本身,作品始终靠的是演员和好的故事情节支撑的。


八、融资:成都模式可异地复制


ETC剧场内部


虎哥:文化产业融资难过去较困扰中国小剧场发展,从ETC的情况看,目前需要投资机构进入吗?如果资金注入后最想推动的是小剧场哪一方面?


李京:真想吸引投资的话,投资小剧场就是投人,小剧场的商业模式其实在于团队这些人。我的团队生产的东西是被全国这个行业所认可的,而资金的注入自然是帮助我们产生更多的高品质内容。小剧场遍地开花了,就可以赚钱。


单独就ETC小剧场的票房来讲,每年就是几百万,再加上其他地方演出,一年会有一两千万的流水。我们的特点就是现金流不错。在这基础上我们会考虑更多的方式,如艺人培养、IP改编和跨界合作等。


小剧场的投资有3-5年周期,我们通过成都这么多年的摸索,擅长让一个地方火起来。现在到一个新城市,给我两年时间,烧个三四百万,这地方一定能起来。最起码现在到其他城市我不用告诉你什么是戏剧了,能省略前3年的工作量。


我个人觉得旅游已经越来越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话剧艺术可以走出剧院和戏场而与旅游景点结合,成为开发旅游资源的手段,话剧艺术也可以吸引庞大的、流动的游客,依靠旅游业扩大市场,实现自身发展。明年我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大方向肯定没问题,现在是一个状态,融资进来之后又会是一个状态,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钱到位立刻开动。


虎哥:以剧场为核心的综合文化体验店要推广到更多城市,感觉最需要招什么样的人才去推动?


李京:目前非常需要营销人才。小剧场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市场化经营,商业性小剧场更有利于创意的产生和盈利模式的构建。小剧场戏剧需要走大众化的路线,小剧场戏剧的存在标志着一个产业的产生和运行。


将小剧场话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来经营,或者将小剧场戏剧按照市场连锁经营的套路运作,都会产生一定的市场效益,作为文化产品来经营,将会是小剧场话剧走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九、扶持:需公共文化体系培育消费者


虎哥:从文创产业的角度考虑,您觉得需要怎样的措施来扶持小剧场戏剧?


李京:政策方面,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当你有了家庭有了小孩生活压力日渐增大时,你第一个放弃的就是客单价比较高又没有任何必然性的消费,戏剧观众在30到35岁时最容易流失,所以我们一直要做的事是怎么样培养新人。


建议成都的公共文化体系可以开发一个公众号,平台上挂出这个礼拜可以只用20元钱看的戏有哪些,让高中生、大学生都能去看。成都所有做戏剧的每次开放50张低价票,这不是什么难事。帮助培育年轻消费者,这就是公共文化体系最有效的做法。


比如北京现在3种方式扶持。第1种是做单场演出补贴。假如这场戏500张票,100元一张商业票,你要给100张到公共平台上,一张卖20元,亏的80元,政府会补50%。这既解决演出成本又解决消费者培养问题。


第2种方式是整场采购,这主要针对市场上票房不太好的艺术门类,不整场买断压根就不会出戏,比如昆曲,在公众平台上一张票20元再往外推,


第3种方式,是我们投资创作,讲的还是正能量,关键要做观众想要看的戏,在政府部门报项目,比如一家给30万,做完以后演5场的票房市场归国有,之后你拿到市场赚钱。当然赚了钱以后,IP依然在国有机构里把控。


再比如上海,已经发展到用各超市里安装设备买戏剧门票,就像我们在红旗连锁充话费充公交卡一样方便。这个设备不仅承担了政府补助,还承担了一个尾票销售功能。比如今天晚上要开演了,20张尾票也可以放到这个平台上来销售。假如我今天晚上突然想看戏剧,在超市点开设备就看离我最近的剧场是哪,今天在上演什么,每个戏现在票价是多少,点完就打印出来,非常方便。


我跟每个来聊这个话题的人都会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问题,甚至可以让国企来做,未来获利空间非常大。



天虎科技 罗曙驰 余玮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微信关注 天虎科技

天虎科技

聚焦科技深度报道和创投连接
微信号:tianhukeji

虎探小程序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