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宜宾到泸州相距仅100公里 “心结”却让这名老人“走了”40多年

2018-04-25 16:41:2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0

宜宾到泸州相距仅100公里   “心结”却让这名老人“走了”40多年

肖雯文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图片由宜宾市救助站提供)

近日,一名七旬老人街头流浪被送往宜宾市救助管理站后,由于起初老人不愿说出自己的身世,致使工作人员为其寻家的路异常艰难。4月25日,通过工作人员16天的不懈努力,终于解开了老人的身世之谜,并将其送回老家泸州。

宜宾到泸州,仅仅100公里的距离,而这名老人的心结,却让他“走了”42年才归家。

宜宾到泸州相距仅100公里   “心结”却让这名老人“走了”40多年

老人流落街头被救助 费尽心思寻家未果

4月9日14:30许,宜宾市救助管理站接到一社区送来一名男性受助人员。根据工作人员回忆,该男子约70岁,身高1.6米左右,被送到救助站时,身上穿着厚厚的脏衣服,头发较长,一只眼睛明显残疾,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当时从他身上共脱下了7件上衣、5条裤子。”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入站当天,他们帮助老人洗澡、理发、换了新衣服,并问及老人的基本情况。这是,这名老人并不愿意透露自己信息,也没有任何证明其身份的信息,工作人员只能从他口音推测,他的家应该距离宜宾不远。

几天后,在工作人员悉心照顾下,老人精神了许多,生活能够自理,胃口和身体状况逐渐变好。由于沟通有困难,工作人员只能暂时将其留在救助站进行照料。

为帮助老人尽快找到家,救助站工作人员每天尝试跟这名老人沟通,但老人始终对自己的情况闭口不谈。

经过反复沟通后,老人才称自己名叫“刘兵”,家在珙县珙泉镇大营村。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先到派出所进行身份查询,后又联系到当地村干部,但都查无此人。

4月17日,又一次沟通中,老人又含含糊糊地说到他家在巡场镇刘家村4队,兄弟叫“刘勇”,养子叫“刘亮”。然而,工作人员再次仔细排查发现,巡场镇根本没有这个小地名。

在工作人员反复询问下,老人只是偶尔提供一些信息,而且常常自相矛盾。此时,凭借多年的寻亲经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大胆推测,老人也许有“心结”,一直在说假话,他有可能曾经服过刑,才不愿提及自己的真实信息。

宜宾到泸州相距仅100公里   “心结”却让这名老人“走了”40多年

坚持“寻亲”终获成功 流浪40载终归故里

随后,救助站工作人员换了多种方式和老人沟通,老人终于说出他流浪的原因。原来,这名老人现年79岁,名叫胡清友(化名),泸州市古蔺县石屏乡人,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叫胡清平(化名)。他曾在古蔺磺厂当工人,当时因犯罪被判刑五年,在监狱刑满后,就一直在宜宾漂泊,不愿回家。

“老人家,旧事都过去了,以后有什么打算呢?”工作人员问。“我想治病,现在眼睛不好使,什么都做不成。”停顿了一下,老人又失望地说:“这病看来是没办法治的了。”

“回家吧!叶落归根,我们会联系当地政府帮你办理低保或五保,以后你的生活也有着落。”当工作人员安慰他说,老人立刻摆手道:“不能回去,回去丢人!连累人!”

此时,老人开始哽咽起来。老人想要回家,他还在想:“回去之后,和家人住一个院子,有个照应。以后身体养好了,能做点事,不要拖累家人。”

经过多次沟通安慰,救助站工作人员帮助老人解开了心结并表示想要回家。

24日上午一早,救助站工作人员就到汉王山监狱进行核实,并为其补办了他的刑满释放证明。同时为老人联系到了他的弟弟胡清平。

电话里,胡清平哽咽着说:“老母亲病逝前还念叨着哥哥,弄多年,他一直盼着哥哥有朝一日能回家来……”

25日,救助站工作人员将老胡护送至泸州。“回家了,终于回到家了……谢谢了……”临行时,老胡嘴里不停说着。

现在,老人已被妥善安置在护家乡敬老院,根据他的特殊情况,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将帮助他尽快恢复户籍、办理五保,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