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清朝向姓名人 四川最多

2016-08-27 06:37:0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宽窄巷
0

四川保路运动浮雕。

元末明初,北方和南方的向姓人,都分别有一次较大的迁徙活动。明初,山西的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被分迁到河北、北京等地。在南方,因战乱逃荒的难民和跟随明玉珍的向姓将士、家属,大量进入四川,成为四川向姓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又有不少向姓人迁入四川,极大地充实了四川的向姓人口。

明朝时的向姓总人口有11.5万人,在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在第133位,比宋朝时增加了4.5万人,排名提升了4位。由于有大量外省向姓人迁入四川,明朝的四川向姓人口在全国最多,从宋朝的第4位一跃为第一位,有4.7万多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4地的向姓总人口有6.3万多人。

明清两朝,向姓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较多。据不完全统计,考中进士的有49人,考中举人的有300多人,贡生800多人,为官的950多人。从宋朝到清朝,四川的向姓进士最多。

明朝时的四川,是向姓人口第一大省

在元末不少外省向姓人迁徙入川后,明朝仍有大量向姓人入川,使得四川成为向姓人口第一大省。

洪武前期,湖广人向大开入川落业在贵平县(县治在今仁寿县向家乡贵平村)。向大开有4个儿子,其中向金台跟随向大开落业在贵平县,其他3兄弟不知散居在何处。

这支向姓人经过几代人的打拼后,家族逐渐昌盛,后裔繁衍众多。明末大乱时,整个家族上千男丁逃往川南和云贵。其间,不少人死去或流落他乡不知去处,有的在他乡定居并融入当地。康熙年间,四川平定下来后,逃往外地的向姓人,只有5人回到家乡,重新建设家园,并繁衍至今。

嘉靖年间,湖北麻城的向时行入川,落业在宜宾县宣下乡向家坝。数年后,又迁到义下乡向家湾。湖南武冈州挛田的向应卓,也基本上在这一时期迁到今宜宾县永兴镇骑龙坳。

明朝时的向姓名人相对较为有名的有:今江西进贤县池溪乡向家村人向宝,洪武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兼詹事。向宝不善言谈,这对他的仕途影响很大。向宝性情宽厚,勤政爱民,为官廉直,虽多次遭遇困难,但都没有消沉。向宝为官40多年,死后家里贫困,“家具萧然。”

向侃,今安徽巢湖市人,永乐年间考中举人,先是出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向侃洁己爱民,清如寒士,办事公正。他和兄弟们相互友爱,老了都还和他们住在一起。

清初湖广移民,外地大批向姓人入川

在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大批向姓人举家或举族入川,在荒无人烟的四川建设属于自己的新家园。

明末,住在麻城县孝感乡的向有胜,因避战乱,先是迁到贵州遵义府仁怀县二郎里。康熙13年(1674),向有胜因“三藩之乱”入川,落业在资州(今资中县)向家沟。康熙33年(1694),再迁到安岳县永康乡(今安岳驯龙镇、建华乡、自治乡一带)落业。

康熙7年(1668),向宗琏从湖南武冈州会龙山尧皇寺(今湖南洞口县境内),迁到中江县下村11乡安顺里清凉寺大楼湾落业。其后裔中的一支,又迁到今江油市小溪坝镇落业。

康熙37年(1698)年底,湖南邵阳县的向通朝,带着妻子周氏和向方松、向方柏两个儿子,与弟弟向通情一家,经湘蜀古道徒步入川,来到今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华山村。

4年后,周氏积劳成疾去世。向通朝中年丧妻,遭到沉重打击,两个儿子才10多岁。为给儿子好的环境,向通朝再次迁居,到了今安岳县宝华乡王家湾。

向通朝的族人向方梁,也在康熙37年底,入川落业在今安岳县周礼镇棒棒桥。面对荒凉的新天地,他和家人靠双手改土造田、修塘筑堰、清淤疏河、修桥铺路、建房造屋。

向方梁的后裔向显荣、向显贵、向正朝、向正位,在艰苦奋斗、勤劳持家的优良家风影响下,道光23年(1843),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向家老房子,并开设了酒坊、染坊、面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光绪15年(1889),向立相、向立元又建起庄园式的向家新房子。这个家族本着“耕读为本,德孝为先”的家风,不仅在当地成为望族,而且人才辈出,至今仍不断涌现出各界能人。

同样是在康熙37年,湖广人向正先、向正耀等5人一起入川。途中,有两人死亡,最终有3人到达四川,在遂宁县东禅寺石洞场(今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石洞桥)一带落户耕种。

其后裔如今主要居住在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红瓦屋、中兴镇、石洞镇草鞋垭、石洞镇、原龙塘乡、中心镇的向家坝、白马镇、拦江、西宁乡、中兴镇,观音乡方草堰以及重庆、德阳等地。

康熙40年(1701),向朝访、向朝评兄弟从湖南武冈州会龙山大院迁到彭州泉水河。嘉庆20年(1815),有的族人迁到新都新繁镇孝义桥。

康熙年间,原籍贵州遵义府仁怀县二郎里石板瓮坪向家寨的向登贵一家入川,插占在乐至县崇仁乡二甲向家沟。向登贵有7个儿子,其中,向正徐的子孙后来迁居到简阳,向正奇、向正坤、向正忠、向正良四房子孙散居在今乐至县大佛镇向家沟、大堰坎、罗家沟、郎家湾、椲子湾等地。

湖南武冈州会龙山大院宅西路龙居乡温泉井的向兆善,也带着家人入川,最初落业在龙泉驿五里墩,后来移居到双流牧马山。

如今清白江清泉镇有一个地名叫鼎锅梁子。据说,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有一户向姓人从河南迁徙到这里。后来人丁旺盛,在这座山上砸烂鼎锅,每家人各拿一块,以此表示分家和今后认祖归宗的凭证。

晚清名将向荣,创造火箭般升迁速度

连环画中的向荣形象。

相比明朝来说,清朝的向姓名人显然就多了,而且四川的最多,成为全国向姓名人的集中区域。

向荣,四川大宁(今重庆巫溪县)人,寄籍在甘肃固原(今宁夏固原市),晚清名将。向荣因家贫,小时候没读什么书,成年后参军入伍当了绿营兵。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升任甘肃镇羌营游击。

从道光18年(1838)到道光27年(1847),10年里,向荣从游击(从三品)升到四川提督(从一品),其升迁可谓是火箭般的速度。

咸丰3年(1853),向荣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建立江南大营,专门应对太平军起义。尽管向荣没能克复南京,但阻扼了太平军向苏州、常州发展。咸丰6年(1856),大营溃败,向荣愧愤交加,两个月后病死在丹阳军营中(一说他是自缢)。

向荣死后,朝廷追赠他为一等轻车都尉(可世袭),谥号“忠武”。他的儿子向继雄,将向荣担任钦差大臣期间的奏摺,编纂成12卷的《向荣奏稿》。

向廷赓,成都人,康熙35年(1696)考中举人。此后,他两次上京赴考都没考中进士,干脆不再考了,以教授生徒为业。业余时间,他自学中医,颇有成效,手到病除。向廷赓生性洒脱,赚到钱后就买酒畅饮,兴致勃发,大声唱歌,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因他是举人出身,有做官资格。中年时,他先后在巴县、邛州、潼川等地出任儒学教官,长达30多年。雍正4年(1726),向廷赓出任贵州桐梓教谕。大学士鄂尔泰总督滇、黔,素闻向廷赓大名,推荐他出任湖南巴陵县(今岳阳市)知县。不久,向廷赓以老病告归,没去上任。

回到家里后,向廷赓逍遥林下,自号花溪老人,在成都浣花溪畔行医,“吟咏自乐。”他还提前给自己修建了坟墓,把墓志铭都写好了,生性豁达得很。

成都人向日贞,年少时经历很是传奇

向日贞,成都人,长得俊秀,14岁那年在私塾中被骗入梨园学戏。他的哥哥打听到他在重庆一个戏班里学旦角,找到戏班,想把他赎出来,但戏班主不放。

哥哥到巴县县衙告状,县令是个昏官,居然判向日贞仍留在戏班。哥哥又上告到重庆府。知府看了状纸后,问向日贞:“你哥哥说你在私塾中写了多篇文章,你现在还能写不?”

向日贞说能。知府叫人拿来纸笔,叫他当场写文章。一炷香不到的工夫,向日贞就写好了一篇300字的文章,文笔生动,立意不凡。知府很是惊讶,又问向日贞能写诗不,向日贞谦虚地说略懂一些。

知府指着衙门前的一棵小柏树,叫向日贞以此为题作诗。向日贞随口念道:“柏本栋梁器,初生不自全。倘蒙培养力,平地直参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夸奖向日贞是神童。

知府当即断案:赎回。同年,向日贞被选拔进县学。康熙 47 年(1708),向日贞在乡试中高中解元(举人第一名)。第二年,向日贞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60年(1721),向日贞出任会试同考官。后来升任广东监察御史,有政声。雍正元年(1723),向日贞以御史身份,再次出任会试同考官。雍正末年,向日贞退休回家。

向日贞擅长书法,所书字体有飘逸凌云的气势。《四川通志》《锦里新编》《益州书画录》有他的传记。

向楚。

向楚的书法作品。

向楚,字先乔(仙樵),号觙公。光绪23年(1897)考入重庆东川书院,受到山长(校长)赵熙的嘉赏,与同学周善培、江庸被誉为“赵门三杰”。光绪26年(1900),向楚考中举人。

光绪32年(1906),向楚由杨庶堪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蜀军政府成立,向楚出任秘书院长。1913年,重庆成立讨袁军,向楚出任民政厅总务处长。讨袁失败后,向楚逃往上海。

1915年,向楚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策动肇和号巡洋舰起义。1917年,向楚到广州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孙中山曾书写“蔚为儒宗”横匾赠给他。

1918年,向楚出任四川政务厅长、代省长。1924年起,向楚先后任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1933年,向楚任《巴县志》总纂,《巴县志》成为研究蜀地风俗历史的必读材料。1937年,向楚返回川大任教。1949年底,向楚代理川大校务,迎接解放。

双流人向迪璋,兄弟三人非常有名气

清末“民国”期间,双流向迪璋兄弟3人非常有名气。

向迪璋的先祖,是清初从湖南洞口县迁徙入川的。向迪璋的父亲向礽鈞,秀才出身,一辈子在双流县城西街草亭巷开馆教私塾为业。向礽鈞有向迪璋、向迪琮、向迪璜3个儿子。

向迪璋早年在成都求学,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四川掀起保路运动。向迪璋利用向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父亲的名望,在双流及其周边县份组成路款股东分会。后来,他又奔走于川南、川西,准备组织同志军地方武装。

成都血案发生后,在成都的向迪璋潜出东门,坐船赶到中兴场(今双流华阳镇),使华阳同志协会会长秦载赓得到情报。秦载赓当晚在苏码头(今双流正兴镇)集结上千同志军向成都开拔,打响了保路运动第一枪。

第二天,向迪璋赶回双流,亲率双流同志军,联合新津侯宝斋的同志军,数千人冒着大雨向成都进攻,在红牌楼与清军作战。

四川军政府成立后,聘请向迪璋负责成都的安抚和劝业事务。不久,四川局势出现混乱,向迪璋离开成都。

1932年,向迪璋出任四川建设厅主任秘书。《四川民报》聘请他去做主笔,他以“落伍者”为笔名,在成都各大报纸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性文章和时事述评,得罪了不少官员。他不得不辞职,回到双流。此后,向迪璋日渐消沉,1940年病死,年仅53岁。

向迪琮,年少时在成都四川铁道学堂读书,学土木工程。毕业后,进入唐山路矿学堂(后称为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21岁时,加入同盟会。

1949年,向迪琮回川任四川省政府高级顾问,四川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系主任。1954年后,任上海市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向迪琮知识渊博,除自然科学外,文史和医学,均有涉猎。他对词学有一定造诣,是近代中国词坛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1969年,向迪琮在上海病逝。

向迪璜,早年留学法国,取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大学教授。1927-1928年,向迪璜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任教,曾供职于北京市门头沟某电气公司。遗憾的是,向迪璜早逝。

除四川的向姓名人外,全国其他较为有名的向姓人,大多以文化艺术闻名,如向腾蛟、向宗陶等。

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

特别致谢

本期向姓的采访和资料提供,得到向生建、向禄坤、向纯武、向本林、向伟的大力支持。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