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被确认 英国皇家订制瓷盘作证

2015-09-28 22:45:4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0

28日晚,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考古人员去年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疑似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丹东一号”被确认为清朝北洋舰队的“致远”舰。

这次发现最直接的证据来源于一只被打捞上来瓷盘,瓷盘碎片经过拼接复原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篆书“致远”两个字,以及致远的英文名称。

据参与此次打捞考证、目前正在丹东的甲午史专家陈悦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这枚瓷盘是在今年9月17日,即黄海海战121年纪念日当天在水下发现的。陈悦说,这枚致远瓷盘是当年在英国的皇家瓷厂订做的,配给船上军官使用。


这枚致远瓷盘是当年在英国的皇家瓷厂定做的,配给船上的军官使用。

瓷盘碎片出水 铁证锁定致远舰

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去年经过考古调查后,确定该沉船为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但具体身份未确认。

今年8月初,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队再次对“丹东一号”进行考古调查。

经过一个多月的水下摸索,水下考古队已经打捞起一百多件文物,其中,炮弹、炮管、弹头等各种武器弹药陆续出水。而其中一组瓷器碎片的意外出水,成为了破解“丹东一号”的身份之谜团的关键铁证。

瓷盘碎片打捞出水后,考古队员们进行了拼接复原。经过考古队员仔细辨认,在盘子中间出现了篆书“致远”字样,同时在瓷盘边缘还有致远的英文名称。

据此次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介绍,致远舰和经远舰这两艘姊妹舰是由英国公司设计建造的,配备的全套餐具也都是特别定制。经远舰的一组餐具目前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盘子中央部位就标明船名“经远”。以此作为对比,最新发现的瓷盘碎片经过拼接后,在盘子中央出现的相同字体的“致远”标记,就成为了锁定致远舰的铁证。

据参与此次打捞考证的甲午史专家陈悦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发现的这枚致远瓷盘是当年在英国的皇家瓷厂订做的,配给船上军官使用。

两件关键证据均在海战日被发现

陈悦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此次“致远”瓷盘的水下发现时间是在9月17日,即121年前甲午海战黄海海战的爆发时间。随后在9月18日打捞出水。

“这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时间。”陈悦说,在去年另一个关键证据的发现也是在9月17日。陈悦说,去年出水的一门11毫米的10管格林炮也是一份关键证据。

“虽然同样沉没在大东沟的超勇、扬威舰也装备有11毫米口径的格林机关炮,但是他们装备的格林拍样式和致远舰上上的相差绝大。”陈悦说,连带格林炮出水的还有完整的“铁猫”炮架,这种炮架为安装桅盘所用,大东沟附近的北洋沉舰只有致远有桅盘。

“这门格林炮是安装在致远的后桅杆上,”陈悦说,致远的桅杆上有桅盘,士兵可以站在上面瞭望,也可以进行射击。

“致远舰桅杆上格林炮的作用是扫射敌舰的舱面。”陈悦表示,格林炮后面有一个摇把,射击时摇动要把10个枪管依次射击,1分钟可白发上百发子弹,“在但是也是一种很可怕的武器”。

据史料记载,在致远舰沉没前的最后时刻,由于船身倾斜的厉害舰上主炮已经不能发炮射击了,唯有桅杆上的格林机关炮还在不断向日本舰队扫射。发现的这门炮很可能就是最后还向日本人开火的那门。

在这次水下考古过程中,打捞出大量与该沉船相关的文物,数量目前已达上百件,这些文物的出水也为对“丹东一号”的进一步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王国平

相关报道》》》

甲午沉船被发现 多项证据指向致远舰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该海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甲午海战的交战区,考古队认为,该船是中日甲午海战沉没的战舰,暂被命名为“丹东一号”。北洋舰队有四艘战舰都沉没在交战区,它们是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

水下测绘图显示,舰体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探明长度从桅杆至艉部约50米,宽约9米至10米,船体外壳为铁板构造。铁板以铆钉连接,两侧舷边多因崩塌而平摊沙层中。船体外轮廓形态尚可,但船舱受战火及其他因素影响受损较大。抽沙后,填土中多见碎木板、弯曲移位的铁板,并有多处火烧迹象,这些均与史料吻合。

甲午沉舰覆盖了3米厚的淤泥

据了解,发现沉舰的具体位置在丹东的海洋红港区,位于鸭绿江口西南约50公里海域,即甲午中日黄海决战发生地的大鹿岛海域。

2014年8月至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启动对“丹东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通过物理探测手段和潜水调查作业,推测出沉舰体量约为1500吨左右,埋深3米左右。

作为战舰的关键证据,考古队员还在水下发现一门铁炮。由于覆盖3米以上的淤泥,只有零星的铁甲边缘和碎片微微突起于泥沙之上,还都附着大量的海底生物和鱼网。

这艘战舰的发现,始于2013年10月份丹东港集团在进行新港航道开挖工程,当时在预计航道中心线偏左侧位置,发现一条钢制沉船残骸,并将其中一块残片打捞出水。随后,丹东港集团立即将这块舰体残片送到北京,请相关专家进行初步鉴定。当时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知名旅日学者萨苏都参与了鉴定工作。2014年3月16日,又有十余件打捞上来。

萨苏说,当时专家根据打捞起的舰舷钢板尺寸,初步推论,比较接近英国船厂使用的板材。同时,经国家水下考古中心技术鉴定,各项指标都与北洋水师时代舰只特征吻合。

身份确认多项证据指向致远舰

那么这艘沉舰到底是超勇还是致远?从目前已发掘的遗骸中,多项证据指向致远舰。一是沉没地点,日本甲午战后记录的致远舰沉没地点,与现考古发掘的地点一致;其次,考古队员在水下曾发现一块方形的舷窗,只有致远舰上有方形的舷窗;最具说服力的是发现的一门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也是致远舰独有。

10管格林机关炮由美国人在1862年发明,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军队的机枪,美国军队在1866年将其正式列入制式装备。传入中国后,于1881年由金陵机器局开始大规模仿造。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中国陆军大规模装备了格林炮,同样安装在北洋水师的战舰上。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说,致远舰最后时刻,由于船身倾斜得厉害,主炮和大炮都不能射击了,唯有桅杆上的格林机关炮还在向日本舰队扫射。发现的这门炮很可能就是最后还向日本人开火的那门。

萨苏说,如果要判定这艘沉舰的属性,大体需要三个方面的资料,第一是摸清这艘沉舰的结构,长宽高是多少,可大致推测是哪一艘舰;第二,出水带有文字的标识物;第三,出水特定的东西,比如是超勇或者致远舰上独有的东西。参与该项考古工作的专家表示,从目前证据看,已基本可确定这艘沉船就是致远舰。

待解谜团

1、沉船被压石头 日本意在破坏中国风水?

围绕这艘沉舰,还发生了一件至今让专家无法完全解释的现象。陈悦说,考古队员发现沉舰上整个甲板铺满了一层石头,且石头都非常巨大。为何这些大石块会出现在沉舰的甲板上?

萨苏说,有可能是日本用石头压住舰体,防止沉舰被海流冲走。但陈悦更同意另外一种观点,即日本以石头镇压中国风水。陈悦说,有专家提出,日本熟悉中国的风水文化,把石头压在船上就是破坏掉中国的风水,同时还有压着北洋海军乃至中国永世不得翻身的意思。据称,日本在甲午战后吞并朝鲜的过程中,也曾将钢钎钉入朝鲜的皇宫和山峦,意在切断朝鲜“龙脉”。

萨苏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不过陈悦还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即当时有一种打捞沉船的方式就是先倾倒石方,然后凭借石方的重力再把沉船浮上来。因此这些石方有可能是日方打捞沉舰时用的,但是后来因故打捞计划取消石方则全部倾倒在船上。

陈悦说,对于这艘甲午沉舰上的石方谜团的解开,还期待更多的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解读。

2、锅炉盖 能否解开致远沉没之谜?

黄海决战,致远舰沉没后,朝野震惊。光绪帝曾为邓世昌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但是,致远舰究竟是怎样沉没的,至今还是一个谜。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鱼雷沉没,即战中邓世昌率舰向日舰吉野撞去,但致远被鱼雷打中沉没。但是“致远”沉没时与日舰的距离尚未进入鱼雷的有效射程,否则“致远”舰也极有可能早已向日舰发起了鱼雷攻击。

近年来,有研究分析,致远的沉没很有可能是当日因为水线附近被日本的大口径火炮击穿,锅炉被击中,从而发生了大爆炸沉没。另一种解释认为“致远”的沉没是因为舰内进水过多,海水漫进了锅炉舱引起大爆炸所致。

恰巧,在此次的水下考古中,还发现了一个直径2米的锅炉盖,而且这个盖子是在离舰体30米的地方发现的。陈悦说,对于致远的沉没真正原因,恰恰需要通过发掘需要通过佐证。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