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清朝探花江国霖的惠州岁月

2021-01-2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0

江国霖故居。

江国霖探花及第牌位。

  

□陈德琴

  深秋时节,笔者从大巴山腹地来到广东惠州,探访“惠州府城遗址”,有蜻蜓在明媚的阳光里翻飞。“府城遗址”里百余年苍劲虬枝的老榕树垂下密密匝匝的气根,给人雄浑磅礴的气势;中间的“望野亭”外形斑驳,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静坐石凳,环顾四周,一位“长身玉立,丰颐广颡”的故人——清朝探花江国霖似迎面而来,温言软语地问询: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好吗?


大竹获鼎甲的唯一一人壹

  江国霖,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四川省大竹县童家乡盐井沟。笔者曾去过那个背靠明月山的小村庄,江家200余年的三进老宅静卧浅丘之中,其第5代后裔江文哲老人虔诚地守护于此。
  江国霖勤奋好学,自书“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自勉,五上京城春闱,终于道光18年(1838年)高中第一甲第三名,被皇帝钦点为探花,赐进士及第,与后来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同科,成为大竹县有史以来获鼎甲的唯一一人,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惠州府知府、广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东巡抚等职。
  江国霖一生饱读诗书,勤研书法,其诗作《仙掌承露赋》《苏子瞻换羊书赋》等受到同科进士曾国藩、田敬堂等人好评;其书法秉承董其昌风韵,遒劲浑厚。世人仰慕其才华,恭称其鸿儒、大儒。
  江国霖高中探花,是川东大竹人尊崇敬仰的先贤。但其短暂的一生和在广东惠州度过的凄楚晚景,又让人扼腕痛惜。


为官一任施展抱负贰

  江国霖高中探花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掌修国史)、乡试主考、学政(从二品长)等职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秋受命出任广东惠州知府(正四品),这是他出仕以来,真正为官一任、掌权执政的开始。
  初到惠州任职的探花江国霖满腔“宦味新尝”的热切抱负:“我到此州百无补,但为居民谋安堵”。他一到惠州履职,即了解民间疾苦,查证盗贼踪迹,亲阅亲审诉状,仅半年时间即处理完历年积案,民众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纠纷得以化解;杀人埋尸、凶狡之徒得到应有惩罚。民国《续修大竹县志》载:“国霖初莅惠,喜微行,询访穷檐疾苦,盗贼踪迹,及椎埋桀黠之流,痛惩之。”
  惠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东江、西枝江横贯全境,但也埋下了水患祸根。1848年9月,惠州爆发特大洪灾。知府江国霖立即向沿江州县发出檄文,要求迅速赈灾济民。他率先捐出廉俸,逐户发放赈灾钱米,还在惠州府城门设立粥棚,适时施粥,让无家可归的灾民摆脱饥饿。
  为防患“荷梃揭竿之徒”,沿海“奸宄乘之”,江国霖决定重修惠州府城墙。历时一年有余,城墙于1850年4月完工。而今在惠州惠城区桥西中山公园梌山一带,尚存400米古城墙,城墙基高2米,外包青、红石条,内夯实土;墙身砌火砖。可就
  是这样一位勤政廉政的地方知府,在其后的岁月里不幸“因人言落职”,郁郁而终,客死他乡。
  道光29年(1849年)六月,江国霖出任雷琼(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兵备道,平叛儋州黎民叛乱后出任广东按察使(正三品,掌管一省司法),1855年升授布政使(从二品,主管一省财赋、人事)。
  1856年10月,英国人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江国霖极力辅佐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抗击英军,无奈两位封疆大吏对战争无视和麻木,最终造成广州城沦陷。
  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后知后觉的咸丰皇帝方知广东沦陷,立即下旨:革除叶名琛职务,江国霖署理广东巡抚(正二品,掌管一省政事)。


被免官两年后郁郁而终叁

  正当“国霖念邻封一体,不分畛域,亲诣梧城,赈灾黎,筹善后”之时,厄运却悄悄向这位封疆大吏靠近:咸丰八年(1858年),咸丰帝下令罢免江国霖署理广东巡抚职务。其时,他正值盛年,刚好48岁。
  广东成了江国霖的伤心地。革职罢官后,他情绪低落,欲哭无泪,不久后大病一场。
  1858年7月,江国霖病体初愈,从肇庆启程前往惠州。离别8年,江国霖重返惠州,惠州绅民盛装出迎,拥到船上嘘寒问暖,像亲人一样注视他额上的皱纹,数他颔下花白的胡须,情真意笃,关怀备至;及至到达惠州府城,街上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几近万人空巷。
  为了安置曾经的父母官,友人在江边高地白鹤峰东坡亭为他置办馆舍,供其日常起居。时任惠州知府还邀请他为新落成的府署厅壁题名碑撰写碑记,江国霖洋洋洒洒写下《府署厅壁题名碑记》。
  1860年夏,刚届50的江国霖病逝于广州西关,一生画上句号。
  家乡人扼腕哀叹,亲属陈尚骄等人将其遗体运回大竹,葬于周家镇八角庙宝珠寺前。江国霖一生廉洁勤政,“官粤十年,不治生产”,墓穴无一陪葬之物,1947年墓穴被盗之时,竟未发现黄金、珠宝等财物,“盗墓贼都感到有些沮丧。”
  一代鸿儒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但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他的励志警句“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尚镌刻在当地川师附小的文化墙上,他的才学至今还被人口口相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