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水位接近警戒线 磁器口古镇低洼地带被淹

2020-07-1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0

7月18日,“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通过重庆主城。新华社发

  7月18日,三峡枢纽开启泄洪深孔泄洪。 新华社发

  受强降雨影响,“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于17日在长江上游形成。18日上午,“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通过重庆主城,最高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水文部门监测显示,此次洪峰是长江上游重庆段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大洪水。

洪水通过重庆主城 南滨路水位逼近警戒线

  长江重庆寸滩水文站18日8时流量达到43500立方米/秒,为本次洪峰最大流量;11时水位达到179.43米,接近180.5米的警戒水位,这也是今年入汛以来最高水位;随后水位逐渐下降,至下午1时已回落至179.29米。
  记者在紧邻长江的重庆南滨路看到,洪峰过境使得江水流速较快,随着水位逐渐上涨,江水距离滨江亲水步道只有1米左右的距离。十余艘船只停靠在岸边,躲避洪水。在位于嘉陵江边的磁器口古镇,古镇低洼地带的一些商铺已被淹没,停车场通往码头的道路因洪水无法通行。数十名应急救援志愿者在江边巡护并拉出警戒线,提醒过往游客远离危险区域。
  磁器口古镇管委会应急办公室主任赵家平说,为应对汛情,当地已进入全天候的应急状态,安排专人密切留意水位变化,并通过微信群向社区居民、商户实时通报情况,做好转移疏散准备。

最大洪水抵达三峡 流量超6万立方米/秒

  受强降雨影响,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快速上涨,18日8时达6.1万立方米/秒。这是今年入汛以来抵达三峡的最大洪水。
  洪水抵达时,三峡枢纽安全平稳运行。记者18日11时在三峡坝顶看到,三峡枢纽开启3个泄洪深孔泄洪,3股巨型水流喷涌而出。三峡枢纽运行部门监测记录显示,大坝位移、渗流、变形等主要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大坝挡水建筑物各项安全指标稳定。
  三峡枢纽发挥防洪效益,拦洪削峰。18日8时,三峡入库流量6.1万立方米/秒,出库流量3.3万立方米/秒,拦洪率超过45%。拦蓄多轮洪水后,三峡水库水位已达160.17米,超出汛限水位15米多。
  据中国三峡集团三峡梯调中心初步预测,18日此轮洪水达到顶峰后将缓退,但21日左右三峡水库可能迎来新一轮来水。

■新闻纵深
2号洪水来袭长江流域防汛形势会更严峻吗?

  长江2号洪水,会让长江流域的防汛形势更严峻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介绍,因为1号洪峰还是缓退的过程,长江中下游的水位整体是偏高的,现在防汛比较紧张危险的地区仍然是两湖地区,鄱阳湖、洞庭湖和一些支流(地区)。
  “此外在一些支流,比如说像江苏秦淮河、安徽巢湖水系现在水位都超过或者接近历史最高水位,这些地区防洪形势也是严峻的。由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在高水位浸泡,干流堤防安全问题要高度重视,要运用一些先进的工具设备,比如说探地雷达,通过电导率分析渗流等等。”张建云说。
  三峡水库防汛调蓄能力如何?
  三峡集团三峡梯调主任助理鲍正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进一步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自7月6日起连踩5次“刹车”,通过精准控制溪洛渡、向家坝水库积极开展梯级水库联合调度,配合三峡水库拦蓄洪水,进一步加大了拦蓄力度。三峡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有充足的能力应对下一波洪水。
  入汛以来,三峡入库流量与往年相比处于什么量级?
  鲍正风表示,入汛以来,三峡最大入库流量是一号洪水期间的53000立方米/秒,跟往年的常遇洪水基本上差不多。三峡工程建库以来最大的一场洪水洪峰流量是71200立方米/秒。今年来水量整体来讲属于正常年份。

■汛情播报
江西鄱阳中洲圩决口封堵顺利合龙

  7月18日8时22分,在抢险人员连续奋战5个昼夜后,江西省鄱阳县中洲圩188米宽的决口成功合龙。
  7月3日以来,鄱阳县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昌江流域水位迅速上涨,多个站点连续超警戒水位。7月9日21时35分,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发生溃堤,决口长达188米,昌洲乡15个行政村被淹,万余名群众被紧急转移。
  险情发生后,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迅速调集200余名抢险人员携带大型专业救援装备赶往现场,与前来增援的武警、消防指战员一同封堵决口。他们结合水情灾情、道路交通、气候变化及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等问题,集中研判灾情,制定抢险方案。
  7月13日10时,决口封堵作业正式开始,抢险人员采取从堤头迎水面至背水面处抛填石料的方法对堤头进行“裹头”保护,运用“水下抛填推进,水上分层碾压,双向对进封堵”的方法进行机械化进占,同时利用GPS测量仪、雷达测速仪、测距仪等设备,实时监测水深、流速、进占长度等数据,全力推进封堵进度。
  据介绍,决口合龙后,抢险人员还将对圩堤实施反滤黏土及加高培厚工作,恢复堤身,确保堤防结构及防渗稳定。

■延伸阅读
“黑科技”抗洪大显身手

  大规模山体滑坡袭来,群众早就安全转移,是谁提前“通风报信”?汛情当前,如何科学发现堤坝深处的漏洞?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些防汛抗洪“黑科技”!

北斗刚全球组网就立功

  刚刚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汛减灾中再立新功。
  7月6日傍晚,湖南省石门县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却没有一人在此次灾害中伤亡。这就得益于“北斗卫星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提前的“通风报信”。
  北斗系统靠什么做出预警呢?那当然是精度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水平的精确定位了!
  北斗对山体、水库、河流的形变、位移等会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可以通过变形值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的滑坡、沉降、裂缝、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进行预警。
  除此之外,北斗系统的短报文与位置报告功能,可以实现灾害预警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等。
  这个短报文功能到底多有用?举个例子,假设你被困在灾害发生地,四周都没有手机信号、或者通信断掉了,你依然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
  北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能力也不断增强,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灾害突发时无需字斟句酌,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

给堤坝做“CT”

  在最近有关防汛的报道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顶着烈日,走在防洪堤坝上,有的手里会攥着一些复杂的管线……
  这就是工作人员在“防洪责任区”正在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堤坝是否存在隐患。据科研团队成员陈辉博士介绍:“电流在地下碰到的不同地质体,将导致测量电场相应发生改变。当我们启动与电缆连接的主机,就可以自动采集堤坝内部电阻率的分布数据。根据结果,我们可以‘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合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

无人机成防汛救灾好帮手

  如今,无人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但是这项技术如何用在防汛救灾中呢?
  谈到无人机的作用,此次受灾严重的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马埠镇镇长王宇军提到了两个词——眼睛、时间。
  汛情突如其来,波及范围较广,区域地形复杂,想要了解当地的整体情况,单靠人工巡查远远不够。无人机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立体查看蓄洪区情况。当然,这样功能强大的无人机救援受困群众也根本不在话下。
 

 本版稿件综合综合新华社、央视等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