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筹笔驿前叹千古

2020-04-0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0

入蜀出川要道筹笔驿。

诸葛亮

军师庙火车站。

  

□许永强 文/图

  因重大历史事件命名,是中国古代地名的一大特色。位于今天四川广元市北部崇山峻岭环抱之中的入蜀出川要道筹笔驿,因三国蜀时诸葛亮北伐驻军得名,既见证了唐朝由盛而衰,也是迁客骚人咏史怀古之地。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开启了北伐模式。大军溯嘉陵江北上,出剑门,到昭化(今广元市利州区),然后过白水关、阳安关,经勉县,抵达汉中。到了第二年十一月,魏国全力进攻吴国,关中空虚。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汉军立即出征。大军到达广元与陕西阳平关之间的嘉陵江边,找到一块地势相对平坦,又依山傍河、视野开阔的地方驻扎下来,进行短暂休整。诸葛亮和将领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因此被称作“筹笔驿”,日后成为蜀汉军队重要的补给基地。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在此写下《后出师表》,苦心孤诣,向刘禅申明北伐的决心。


奉承来往官员

  唐朝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的状态,开创了全国统一的新局面,邮驿的制度建设,驿馆的修缮扩建,驿路的水陆相兼,四通八达,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但光阴荏苒,退出历史舞台的筹笔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仅留下一个发人幽思的名字而已。
  散文家柳宗元的《馆驿使壁记》描写了长安周围的几条驿道。据其记述,804年,唐时以都城长安为中心,修建了七条重要的放射状驿道,通往全国各地。其中的一条是从长安到西南的金牛驿道,自长安经兴元(今汉中)、利州(今四川广元)、剑州(今四川剑阁)、成都、彭州、邛州(今四川邛崃)直达今川藏地区。筹笔驿就是这条驿道上最为重要的驿馆。
  和其他唐代驿馆一样,筹笔驿设有公共活动区、住宿区、杂物堆放区、牲口饲养区四大功能区。驿馆东西狭长,长度从数丈到十余丈不等;南北深阔,长约数丈。前为驿厅,后面和外围为食堂、仓库、驿厩等。以驿厅为中心,各部分之间以轩廊相连,构成一个整体。驿馆还有驿楼,与高大的围墙相连。建筑外观雄伟、内部装修精致。整个驿馆绿树成荫,景观亦不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驿楼。驿楼既是食宿场所,又是登高眺望、思古怀乡的佳处。“山秀扶英气,川流入妙思”(唐·殷潜之《题筹笔驿》);“当年神笔走群灵,千载风云护驿亭。今日重过吊陈迹,只余愁外旧山青。”(清·王士祯《题筹笔驿》)等诗句,不仅生动描述了唐时文人为功名所累离乡奔波的复杂心态,也说明驿楼在周围环境中高耸的形态。
  为取悦、奉承来往官员,筹笔驿的南边建有“鸣玉亭”,北边建有“怀古亭”。“层崖高百尺,亭即层崖下。飞泉若环佩,万缕当檐泻。坐可脱赤热,听宜彻清夜。亭前树肤剥,为系行人马。”(宋·文同《鸣玉亭筹笔之南》);“山寒雨急晓冥冥,更蹑苍崖上驿亭。深秀林峦都不见,白云堆里乱峰青。”(宋·张方平《雨中登筹笔驿后怀古亭》)。千里奔波的行旅之人,到达筹笔驿,可以在驿馆的林丛荫绿、水光爽气之中得到休整,一洗风尘,有宾至如归之感。此外,筹笔驿还设有武侯祠堂,如陆游《筹笔驿》诗下题注:“有武侯祠堂”。
  历史也证明了唐朝的“远见卓识”。天宝十五年(756),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仓皇逃奔蜀州。一众地方官员跑到筹笔驿迎接,俗称“朝天子”,筹笔驿因此也被叫做“朝天驿”。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席卷天下,震动长安。广明元年(880)底,黄巢军杀向潼关,唐僖宗循着先祖唐玄宗的足迹,从筹笔驿逃到蜀中避难。
  在政权衰弱、吏治腐败的时期,驿馆必然废弛,遭到破坏。清朝诗人张问陶看到筹笔驿的凄凉景象感慨道:“古驿风云积,阴崖秘鬼神。荒祠啼望帝,遗象肃宗臣。老树知何代,青山似故人。重来筹笔地,立马荐溪萍”(《题筹笔驿》)。


诗人眼中的筹笔驿

  历史上,驿馆除了交通与通信的功能外,其廊柱、墙壁上“信手涂鸦”,成为一种无关文明的习惯。李白参观完黄鹤楼,就很想把感受外化成一首诗,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已经抢先把位置占了,于是搁笔不写了。至今流传的诗歌有一部分就是在驿馆被过往的人看到后,或用笔转抄,或口头传播,逐渐流传开来。在资讯闭塞、没有出版机构的当时,驿馆题诗和自己刻印诗(文)集及诗(文)在民间被人口头传播是保存和发表作品的最好办法。纵览古代诗人作品,陆续出现中唐诗人陆畅、晚唐诗人杜牧、殷潜之、李商隐、薛逢、薛能、罗隐,宋朝诗人石延年、文彦博、张方平、文同、李新、陆游、孙应时,明朝诗人傅振商,清朝诗人王士祯、李调元、张问陶等题咏筹笔驿的诗词,流传至今有关筹笔驿的就达33首。
  这其中以唐朝两位杰出大诗人李商隐和罗隐最为代表,他们各有一首七律名篇。巧合的是,这两首七律写的人物相同,都是感慨蜀汉灭亡。更有意思的是,两首诗的诗名都为《筹笔驿》。
  李商隐的《筹笔驿》因《三国演义》有录,名气很大。诗云:“猨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罗隐(833-909),字昭谏,原名横,科场失意归乡时改名隐,晚年自号江东生,浙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大中十三年(859)底,罗隐至京城参加进士科考试,连续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他将自己的小品文编为《谗书》。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因为他的《谗书》,让当政者恨恨不已,铩羽而归。史称“十不上第”。
  罗隐是继“温李”(温庭筠和李商隐)之后独步晚唐文坛近半个世纪,其诗文创作成就均达时代之巅,堪称中国第一讽刺诗人。但自北宋以后的千余年里,罗隐逐渐湮没成为唐末五代众多平庸作家中的一员。
  罗隐名气不如李商隐大,但他的《筹笔驿》却鼎鼎有名。咸通十三年(872)秋,落第之后,落寞的罗隐决定出去散散心。他自东溯江经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入西蜀,其间到过成都、唐昌、玉垒山、绵州等地。第二年秋后北上经魏城、上亭驿、漫天岭、筹笔驿出蜀返京。
  在筹笔驿,罗隐看到了李商隐的《筹笔驿》。他赞同李商隐的看法,又觉得没有说到自己的心里去。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与自己的坎坷经历何其相似啊!于是,罗隐再赋《筹笔驿》诗一首: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遗迹皆荡然无存

  诸葛亮抛弃了南阳的隐居生活,辅佐刘备建功立业。他北征东讨,运筹帷幄,计谋虽好,却还看时运如何。时运来了,天时地利都会同心协力,为我所用,时运过了,你就是再厉害的英雄也难以施展才能。蜀国的千里山河被孺子阿斗轻易断送,侍奉了先帝和后主的两朝文臣武将都恨那劝后主投降的谯周。而今只剩山岩下的江水,好像还懂得思念,年年不停地傍着驿馆蜿蜒流过 。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更是时空结合的名联。罗隐没有把目光仅仅局限在一般史事上,而是更深入地探索历史事件的因果,敏锐地觉察到历史的趋势,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气概恢宏,警策新颖,内涵丰富,其间流露出诗人的思接千载之情融和着现实的深忧和沧桑失落之感,既有打动人的艺术力量,又具有启人深思的认识作用,显示了罗隐深厚的艺术功力。这正是本篇思想内涵比同类题材的诗歌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风格特别深沉凝重的原因。而这两句令后人击节叹赏,回味隽永。
  2014年深秋时节,我到光雾山途经广元,顺道寻访筹笔驿。历经千余年的沧桑变幻,筹笔驿已无古迹遗存可看可考了,只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扎根民间,扎根这里的山川。方圆十数里留下了“筹笔驿”“军师庙”“神笔院”“中军殿”“擂鼓台”“旗杆梁”“校场坝”“陈军营”“卧龙石”等二十多处与诸葛亮军事活动相关的地名。诸葛亮病逝后,当地百姓悲伤哭泣,就在这里祭奠他。为了纪念诸葛亮,后人在筹笔驿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军师庙”,过往商贾、黎民百姓多往拜谒。可惜战争频繁,庙宇毁于火灾,如今早已经荡然无存了。
  但诸葛亮的名字和故事却没有毁灭。驿馆所在的村小学命名为“军师村小学”,隔江的火车站命名为“军师庙车站”,修建梅家河大桥命名为“军师庙大桥”,火车站渡口命名为“军师庙渡口”,朝天城区傍临潜溪河的一条街命名为“军师街”。
  当地人介绍,1936年川陕公路绵阳至棋盘关段初步打通后,筹笔驿仍然是一个水上运输停靠站,直到1958年1月宝成铁路通车后,水上运输逐渐被铁路运输所取代,筹笔驿逐渐被冷落、被淡忘,成为宝成铁路线上一个孤独小站的站牌。那是一个仅供过往列车临停补水用的小站。
  南来北往的旅客成千上万,可有谁知道,这座一晃而过的无名小站的对面,就是诸葛亮坐镇中军,发号施令,率十万大军进击中原的神威显赫之地呢?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