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成都的诗意生活:精品林盘散发“国际范”和“天府味”

2018-05-28 20:09:2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0

将设100亿元基金 建设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

川西平原上,川西林盘星罗棋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承载着成都人的诗意生活与远方。

当一个个“国际范”、“天府味”的精品林盘次第花开,当一个个“绿道环”“公园链”“河湖网”由绿道轴串起联通,乡村居民将拥有沃野环抱、绿林簇拥、小桥流水般的良好环境,城市居民则有了更多“开窗见田、推门见绿”的好去处,畅享绿色生态、共享发展的成果。

5月27日,空山新雨后。80余位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负责人在崇州“取经”。通过凡朴生活圈、桤木河湿地公园天府绿道、道明竹艺村、天府良仓总部基地四地考察,探索新农村发展的返璞归真之路。

点位探访:“返璞归真” 重拾农耕文明之美

沿着平坦的木板路,走进凡朴生活圈农场,来自不同国家,肤色各不相同的国际义工正在菜园里松土播种。旁边小木屋里,刚煮开的咖啡不时飘来阵阵浓香,将木屋中专心阅读的游人从书中拉回现实。

位于崇州徐家度林盘内的 “凡朴生活圈”是当天参观路线中的第一个点位。创始人涂海霞介绍说,项目的名称来自一个理念,“我们希望返璞归真,回到纯粹的农村生活。”

沿着竹艺村蜿蜒的乡道,挺拔的翠竹在细雨中随风飘动,造型独特的国际范建筑平添几分浓浓的农耕乡愁。走到一处“∞ ”字形的建筑面前,参会代表们都有些惊喜。眼前是凭借别具一格的造型融入川西民居风貌的新晋“网红”建筑——竹里。

“昨天,竹里建筑设计已经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今年还有望获奖。”解说员向参会代表介绍,竹里所在的道明镇竹艺村,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得名,竹艺村以设计为媒、文创为魂、治理为本,坚持文创聚魂,探索“天府文化+设计师联盟+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培育文创团队,孵化文创产业联盟,打造新中式川西林盘。

在崇州的川西林盘打造理念中,“返璞归真”处处有所体现。在道明镇竹艺村项目,项目开发方在对当地川西林盘进行风貌打造时,敲开了一户农户家的一面瓷砖,项目负责人康瑛发现了惊喜之处——一块块质朴的青砖,“这样的青砖质朴又美观,就是川西林盘最大的特色。”后来,青砖墙面,成为了竹艺村风貌的重要特色。

点位探访:文体商旅项目就地融入川西林盘

砖红色的绿道沿桤木河蜿蜒向前,水波粼粼之上木质结构栈桥回旋延伸……成温邛高速以南,21公里长的田园湿地绿道穿过崇州市桤木河湿地公园,串联起了百花坞、翠竹林、杉木林、草庐等景点,俨然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张女士一家,喜欢在周末,来桤木河湿地公园骑车,踏绿而行。绿道两旁,新栽下的木芙蓉、桃树、李树、紫荆树自在生长。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桤木河水主要来源于都江堰水系,全长14公里,涉及6个乡镇,常年水量充沛,水质达地表水Ⅲ类。桤木河湿地公园于2014年投入建设,顺应桤木河河道自然流向而成,由河道、洼地、鱼塘、丰富的原生植被等自然生态景观和绿道、步道及其他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构成,公园内保留了大部分原生竹林、树木,同时将沿途的大田景观、川西林盘院落也纳入进来,总面积5000余亩,是省级湿地公园,正在申报国家AAAA景区,这也是以植入商业模式为特征、打造国际化消费场景的点位。

“规划建设绿道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林盘、产业的融合问题,将文、体、商、旅项目就地融入川西林盘,希望打造一条最美田园绿道。”崇州市住建局副局长易惰表示,绿道串联了镇域产业和新农村聚居点、林盘、湿地景观,桤木河湿地形成了翡翠项链般的景观生态系统。

“虾稻藕遇”,是桤木河湿地公园天府绿道的一个驿站中正在售卖的大米产品。据悉,该品牌是将鱼虾蟹鳖养殖与水稻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产品,通过植入商业模式,为绿道打造了消费场景。明珠·明舍则是天府绿道上的另一个国际化消费场景,该驿站由掌上明珠投资修建运营,旨在体现“建筑改变乡村、家居改变生活”理念。现场还展示了获得“2017年德国红点概念大奖”的沙发作品“心跳的韵律”。

保护修复 今年打造20个精品林盘

封面新闻记者获悉,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作中,成都将全面系统梳理林盘的人居状况、民居建筑、古树名木、原生树木、古井古桥等各类资源,编制每个林盘的保护修复方案,根据各自的现状开展“田、林、水、院”基本要素整治,并根据资源禀赋植入商务、会议、博览、度假、旅游、双创、社团组织等现代功能业态,建设功能复合的现代林盘院落,今年将打造20个精品林盘。同时,成都继续设立每年不低于4亿元的市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连续5年,由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管理。

《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成都市将有100个规模在3平方公里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镇(街区),并打造AAA级特色镇30个、AAAA级天府古镇10个。《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提出,到2022年底前,将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形成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聚落。

新思路 新举措

将设100亿元基金 建设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

乡村绿道怎么建设?川西林盘如何打造?在5月27日的全市推进会上,部分市级部门和区(市)县“一把手”进行了交流发言,“亮”出各自的新思路、新措施。

成都市建委主任张樵:

将建100亿基金 投向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

成都市建委主任张介绍,2018年将实施500公里乡村道路绿道化改造,同时完善乡村绿道服务体系。还将面向国内外设计机构征集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方案,并加快建立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保护基金100亿元。

他表示,成都市首先将高标准规划设计,保障乡村高品质转型发展。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6月底前完成首批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并由规划、建设、文体旅商等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库对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把关。同时开展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征集活动,向国内外设计机构征集国际一流的设计智慧和方案;加快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其次将推进乡村绿道加速成网,促进全域景观化景区化。科学规划乡村绿道体系,形成系统网络,促进乡村绿道互联互通、循环成网;对现有乡村道路进行绿道化改造,今年重点实施500公里乡村道路绿道化改造。此外还要促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构建乡村旅游消费场景;强化示范引领,高质量推进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以政策引领,促进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成都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

力争五年内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600亿元

“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年’工作部署,我们将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品质化、文创化、国际化发展。”成都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表示,下一步将以提升度假体验为核心、以推动乡村创意为关键、以挖掘民俗文化为载体、以打造精品项目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由单一休闲向深度体验转变、由简单粗放向精细品质转变、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力争五年内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600亿元,接待总人次达到1.3亿人次。2035年,将成都打造成为“乡村田园秀丽、民俗风情多姿、生态五彩斑斓、功能现代时尚”的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

成都市农委主任张俊国:

年度计划投资达到35亿元 推动乡村振兴重大项目

“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着力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全省走在前列、做出示范!”成都市农委主任张俊国表示,市农委将牢固树立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对表先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三大理念”,谋划乡村振兴蓝图,促进城乡融合。

张俊国介绍,成都市农委将加快建设崇州粮油产业园、新津天府农博园等6个市级重点农业园区,积极稳妥推进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投资公司+共营制”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形成以产业功能区为单元的产业生态圈。

按照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产业新城的要求,依托油橄榄、猕猴桃、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规划建设农博、康养、文旅等特色小镇,以绿道串产业、串景区、串林盘,着力建设200个集绿色农业、休闲旅游、新型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构建“主体功能区+特色镇(街区)+新型社区(林盘聚落)”三级城镇体系。

同时,突出抓好农商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加快推动419个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达到35亿元,为打造食品饮料、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饲料加工5大千亿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