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父亲南怀瑾》争取还原历史

2015-09-29 06:07:41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
0

国学大师南怀瑾。

2012年9月29日,国学名家、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时值南怀瑾先生逝世3周年之际,曾长期亲炙南怀瑾先生教导的南怀瑾之子南一鹏,近期推出60万字南怀瑾传记《父亲南怀瑾》,用文字重现南怀瑾百年传奇人生,其中包括南怀瑾早年入川拜师,以及仙逝前几日的言谈细节,不少内容都是此前并未为读者所知的首次披露。

首次披露南师最后的表达

手书“平凡”

据南一鹏书中透露,在太湖的最后几年里,南怀瑾先生“一如既往,过着简单的生活——接待处理事务,众人交谈,讲课目,打坐、看书、写作。”

2012年8月,南怀瑾身体出现不适,在身边弟子的建议下,去上海就医。据南一鹏记述,由于自己身在美国,不能及时赶到,他的两个弟弟陪在父亲身边。南怀瑾住院几日后,病情状况出现严重化。医生在努力后表示:“我们的能力到此为止了。”听到这样的决定,南怀瑾弟子马宏达心痛地对南怀瑾说:“老师,接下来要靠您自己了。”此时南怀瑾已经无法说话,就用笔写下:“明白,好!”南一鹏听弟弟向他描述,“随后又有学生们来去,父亲就再写下两个字:平凡。”

南一鹏接着写道:“我可以了解,这就是父亲一生修行的总结。社会上关于我父亲的言论很多,有神化的,有妖魔化的,有赞美向往的,有顶礼膜拜的,最多的还是真实懂得修正自己的,所有的反应就是镜中的倒影,自家的心性而已。现在父亲对大家最后的话,就是‘平凡’,如是而已。”

坦言为盛名父亲作传不易

谁写谁挨骂

南怀瑾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巨大,吸引万千解读,但其中也遭误解较多。关于南怀瑾先生的各种传记书,或者记述自己与南怀瑾先生交往的书,很多。作为南怀瑾先生的儿子,南一鹏在《父亲南怀瑾》中,详述很多细节,其中多有释疑、澄清、还原的意图。

南一鹏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也谈到其写作初衷,过去三十年来认识他父亲的人,多半对南怀瑾,是出于对一位传奇人物的崇敬,“有些想法是遮蔽了对南老师真实思想和学术的理解。”他还表示,自己写父亲,不是“像朱自清写的《背影》,只是单纯的对父亲感怀伤情。这本书必须是如实地把自己知道的,加上了解到、收集到的诸生故事写出来,争取还原历史事实,留一本记录供后世参究”。

南一鹏坦言,为盛名父亲写传记,“必然不容易。写作之前,我的经纪人徐茹女士问我:‘您要想好哦?您父亲的传记谁写谁挨骂,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南老师。于是,我想到了小时候背过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诗,其中‘英雄自古披肝胆,壮士何曾惜羽毛’这两句,这又和我父亲曾经说过的,‘照人依旧披肝胆,入世翻愁损羽毛’一样,我觉得所做不违心,也就大道直行了。”

南怀瑾与蜀地之源

曾隐于都江堰灵岩寺

1937年5月,20岁的南怀瑾只身入川。时值抗战军兴,南怀瑾考入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后进入军队。1939年秋,南先生自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地方自卫团总指挥,屯垦戍边。后又被调回任军校政治教官。其间,曾在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期服务社会大众。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游蜀中名山大川,访尽高僧奇士。

南怀瑾青年时代在川居留10年,潜心修道参禅,他甚至还辞去军校教官之职,弃隐灌县(今都江堰市)灵岩寺,再遁迹峨眉山中峰绝顶之大坪寺,学仙修道。憩夏青城、远游康藏,穷探密宗之奥。1942年在都江堰灵岩寺,南怀瑾结识一代禅门宗匠袁焕仙,成为“维摩精舍”首座弟子。他还结识青城派剑术高手王青风……在蜀地的师友和灵山秀水,对其灵性的开悟和思想的萌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张杰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