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著名诗人叶延滨回蓉谈诗歌灵感:写出人类共通的思念和痛

2016-10-16   来源: 华西都市报
0

叶延滨与听众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没有死———/她就站在我的身后/笑着,张开豁了牙的嘴巴/我不敢转过脸去,那只是冰冷的墙上的一张照片———/她会合上干瘪的嘴/我会流下苦涩的泪”……由著名诗人叶延滨创作的诗歌《干妈》,自1980年在首届青春诗会上出世后,引发千万知音共鸣,震动诗坛,至今30多年余响不绝。
  10月15日下午,在成都杜甫草堂,一场名为“叶延滨诗歌朗诵会”的活动,把爱好诗歌的人们,带回了30年前的那段诗歌青春岁月。
  在朗诵会上,多位专业播音员朗诵了《这片土地》、《干妈》、《存放眼泪的小瓶子》、《拉宾广场上的鸽子》、《谢谢黎明》、《一生一世》等共16首来自叶延滨的经典诗作。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宋凯、副主席郭玥,以及梁平、张新泉、刘红立、曹纪祖、吴鸿、李永才、蒲小林、李自国、龚静染、倮伍拉且、雨田、吕历、陶春、向以鲜、白鹤林、文佳君、干海兵、熊炎、桑眉、熊游坤、余幼幼等四川文化界诗人、作家,以及众多诗歌爱好者,一起欣赏了这场朗诵会。在动情的配乐声中,被朗诵的诗句,在深秋的午后闪耀,与诗圣杜甫遥相致敬。

诗意灵感的捕捉
歌颂情书时代的爱情

  作为知识分子思考型诗人,叶延滨对诗歌创作有高度的自觉性。早在1980年夏天的“青春诗会”上,他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坐标点,在纷繁复杂的感情世界里找到与人民的相通点,在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探索点。三点决定一个平面,我的诗就放在这个平面上。”
  此次朗诵会,叶延滨也上台与听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干妈》这首诗,写的是我的青年时代,在延安乡下当知青时的一段真实经历。当时我住在一户当地农民家里,那一家只有两个老人,给了我很多照顾。我们在一间窑洞里睡觉,一口锅里吃饭……”话语间散发的浓浓亲情,感染着现场每个人。
  叶延滨还谈到他对诗歌创作灵感来源的看法,“写《存放眼泪的小瓶子》的灵感,就来自我在马其顿一座博物馆里看到一些存放着古代马其顿妇女眼泪的瓶子。那些瓶子存放的也是女人的思念和悲伤。诗歌的来源就应该是这样,写出人类共通的思念和痛苦。”

诗意昨日重现
30多年诗歌粉丝再相会

  叶延滨1948年生于哈尔滨,1950年随父母南下到武汉,1952年离武汉进四川,1959年前在成都读小学,1959年随“下放锻炼”的母亲到大凉山区生活,中学毕业后到延安李渠公社插队当农民,197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编专业,毕业后回到成都,曾在《星星诗刊》任编辑、副主编、主编共12年。
  活动现场,一位热爱诗歌的读者握着1983年星星诗会的入场券,上台与叶延滨分享自己曾经在星星诗会上的难忘记忆。30多年后再相会,叶延滨也被这位诗歌资深粉丝的热诚所打动。朗诵会最后环节,他再次上台表达谢意:“我非常感动。生命就是如此。你曾为之感动、为之付出心血的东西,一定会留下来。在杜甫草堂这个诗圣曾生活的地方,是诗歌把我们这些新老朋友联系到一起。我想,我们是用诗歌的方式,向成都这座有诗意传统的城市致敬,向诗圣杜甫致敬。”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孙屿阳 摄影报道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