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栏目

华西新闻  >  每日更新  >  正文

雷氏故居 古园林式民宅典范

2019-10-2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0

轿厅

撑拱雕饰。

通往粮仓的巷道。

老黄葛树。

客厅内景。

翰林池。

酿酒房。

雷氏故居建筑全景。

北偏院天井。

书房小天井的核桃树。

  □马恒健 文/图

  发源于井研县分全乡的茫溪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县全境。它广阔的流域,养育了古往今来的井研儿女,它的一处河滩,也曾有着一幅堪比西湖的美景:“雨余浴鹭浮明镜,月满潜鱼戏钓丝。薄暮泛舟方击壤,西湖烟景欲相持。”这是清代时任知县杜如桂的《潺泊滩》诗句。潺泊滩,正是茫溪河上一处景致绝美的河滩。
  千佛镇的自然风光令人迷恋,而人文景观更是令人陶醉。在茫溪河穿街而过的千佛古镇,沿河有错落有致的青瓦民居,有曲折幽深的石板小街。于2019年10月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井研雷氏故居,便以240多岁的高龄,在这里与惯看秋月春风的蔽日古树一起,相守于茫溪河畔的学堂湾。

一 豪华气派的厅堂

  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雷氏故居,距千佛镇镇街仅数百米。它是公元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被授为内阁侍读学士的雷畅,因患足疾于公元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还乡后,其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儿子雷翀霄,在旧宅前为父亲和家人修建了一处居住和游憩的园林。
  该园林取宋诗“春来随意生”之句而名随春园。“园有池,四周种植奇花异木,池中奇石为埠,建月到亭、香光阁在上面,香林梅坞,极幽丽之极,名彦雅游,解水流连,颇积一时之胜”。整个建筑群融南方之隽秀、幽雅、古朴和北方之雄伟、厚重、粗犷为一体,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伫立雷氏故居大门前,其高墙环抱的凛然,令我感到古民宅少有的森严;其少见的坐东向西的朝向,又令我略感诧异;其门内大如篮球场的庭院,居中而立的面阔数十米的轿厅,更令我感到其富贵逼人的气息。
  三进四合院布局、清一色穿斗式结构的雷氏故居,其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对称坐落着轿厅、客厅、正厅,构成“丰”字布局,寓意繁盛富裕。
  从进大门所看到的偌大庭院开始,登六级石台阶,便进入了呈中轴线对称布局的这个庞大建筑群的轿厅。顾名思义,轿厅即旧时官宦士绅宅院中停放轿子的厅屋。其高大敞亮与否,与房主的身份直接相关。目测雷氏故居轿厅,其净空间应有百余平方米,停放十多乘大轿都无问题。
  出轿厅走过第二进院落的正方形天井,便来到屋基高于轿厅屋基、房屋明显高出四周房屋的客厅,厅内矗立的8根直径一尺多的粗壮木柱,于富贵之中又平添了威严。8根木柱的石质柱础上,都用不同的石雕予以装饰,或寓意福禄寿喜,或述说民间故事。这些雕饰虽然风化了不少,但寿桃、牡丹、鹤蚌等纹样仍清晰可辨。
  其实,各种精美的雕饰,正是雷畅故居的一大特色。仅在客厅的窗户和撑拱之上,均以木雕的蝙蝠、牡丹、仙草等予以美饰。厅内抬梁上形如官帽的托墩,也雕刻有形象生动的男女人物。而最有建筑工艺特色的,是客厅左右屋墙的柱础和墙基,竟然是各用同一块超长的条石头打造而成!据古建筑学家称,此乃川西民居中的首例。毫无疑问,这也反映出房主人具有殷实的财力和工匠精湛的技术。
  从客厅穿过第三进院落的天井,便来到祭祀祖先、商议家族大事的正厅。正厅的屋基又高于客厅屋基,在整个雷氏建筑群中地势最高。其两侧,是故居主人及妻妾、子女的卧室、书房等。我绕过正厅来到其背后,从洞开的主人卧室门向正在翻修的屋内看去,只见原来那厚实的木地板,是铺在一条条竖立的条石所支撑的大土碗粗圆木之上。由于条石高近一米,使木地板与地面形成较高的空间,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潮湿问题。

二 典雅精巧的天井

  倘徉在雷氏故居,令人感到其既宽敞博大,又曲径通幽。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柱础、斗拱、横梁、门窗等雕刻精美,随处可见的金花彩画更彰显其典雅华贵。
  天井是南方建筑中特有的格局。在雷氏故居里的12个大小天井中,位于中轴线上第二、第三进院落的天井较为方正,左右各植一株桂花树,寓意着富贵。旁边厢房之间的天井小巧精致,流溢着古典的书卷气息。其中一个小天井有一棵树龄两百多年的核桃树,如华盖的树冠伸出青瓦屋顶。在当地方言中,核桃是“祸逃”的谐音,在宅院植此树,是祈求家人能躲避灾祸永保平安。当天光透过茂密的枝叶,如碎银散地般洒入小天井,真是韵味十足。
  由于小天井面积较小,透进来的光线较少,加上川南天气阴冷潮湿,石阶上、石缸上、石梯上青苔遍布,将小巧玲珑的天井景观装点得更加青翠欲滴。而在所有的大小天井里,却不见有碍观瞻却又必要的排水沟,细看,才发现天井所积之水,均由天井地面的铜钱洞流入暗道,再排往院落之外的池塘或河沟。
  处于雷氏建筑群中轴线主体建筑以南的第二落建筑群,是当年厨房、烤酒房、农耕用具房与家庭雇工劳作区,家庭妇女也在这里进行一些手工编织活动。其中,老酒坊的建筑规模最大,目测应在200平方米以上。雷氏故居毕竟是一座民居,其中居然还附设如此大规模的酿酒作坊,其合理的答案应该是雷氏的历代当家人,是懂酒之人,且持有酿造风味独特之酒的绝技;同时,他们又善于鉴酒、热衷品酒、酷爱豪饮之人。当然,若遇财力不济之时,所酿之酒也会为雷氏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伫立老窖池边,令人不难想象当年雇工们挥汗如雨酿酒的热气腾腾场面,同时也为雷氏酿酒技艺的失传而遗憾。
  中轴线主体建筑以北的第三落建筑群,是雷氏家族的粮食储存区,共有10间储屋,大约能储存30吨粮食。按雷氏故居鼎盛时期每天百人吃饭,所储粮食也足够一年所需。粮食储存区所在的长条形天井里,我看到了故居内唯一一个未用铜钱洞装饰的地下排水孔。在这相对僻静之处,实用更为重要,毫无疑问,这是为使天井积水尽快排掉,以避免粮食因受潮而霉烂。

三 赏心悦目的园林

  既然雷氏将这一建筑群落取名为“随春园”,那么,亭台阁榭、奇花异草、珍贵名木应是标配。建筑群落一侧和背倚的坡地上,一条隐于成荫绿树里的青砖小径蜿蜒起伏,将花草自然划分为一个个小花园,银杏树、桂花树、香樟树等名木点缀其间。遗憾的是,当年登高望远、憩息纳凉的映日亭、鹤鸣亭早已倾颓,唯有如巨大银盘的翰林池,仍碧水一潭,莲花盛开。
  在正对雷氏故居正厅屋后的坡上,一棵五六个人才能合抱的黄葛树分外引人注目。这棵树龄达六百年的古树,至今仍傲然屹立,枝繁叶茂。据说此树是雷氏家族的风水树,代表着雷家繁荣与昌盛。这棵古树,正好位于坐东向西的雷氏故居中轴线东端终点,显然,当年雷氏建园择址,一定认为此树会庇荫他们的世世代代。当然,每逢盛夏,巨伞般的这棵古木之下,一定是雷氏家人避暑的好去处。每逢严冬,这棵古木又如巨屏,为围炉取暖的雷氏家人挡住凛冽的寒风。
  雷氏故居周长近千米的围墙,全部是由石头砌成,高四米、厚近一米,将整个建筑群落、花园、后山合围。围墙之上,每隔一定的距离便开有射击孔,以应对土匪强盗的袭扰。
  据《光绪井研志》载:“雷氏明以来为井研望族,子孙亦盛。国朝以翰林起家者二人,内官阁读,外任监司,乙榜尤众”。令人唏嘘的是,一度高贵显赫、且有着“九子十翰林”传说的雷氏一族,在清代道光初年家道中落。后来,五通桥的一个叫王敬庭的大盐商看上了这一座园林式大院,用低价将它买了下来。人们现在看到的雷氏故居的规模和格局,是经过王氏扩建的。如今,在雷氏大门中梁内侧檩上,尚有“大清道光二十二岁次壬子大戊申癸丑癸丑大吉”字样。
  人们漫步雷氏故居之中,一定有穿越历史、置身于明清时代之感。

我要爆料(有奖爆料 20元--1000元)我要爆料 网络爆料台 随时随地,极速爆料

虚假新闻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86969039

电话爆料:028-96111

邮箱爆料:130069110@qq.com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点击阅读

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返回顶部